[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坐姿状态躯干损伤急救的分段式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43552.2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15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孝强;王伟;杨玲玲;李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A61F5/055 |
代理公司: | 上海政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479 | 代理人: | 辇甲武 |
地址: | 20008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坐姿 状态 躯干 损伤 急救 段式 固定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坐姿状态躯干损伤急救的分段式固定器,它由躯干基板和自上而下分段设置于其上的组合式头颈带、腋下支撑棒、肩带、腰部固定带及托臀带所组成。本发明针对躯干损伤患者急救时固定不充分及固定方式设置不合理而造成患者脊柱受力分担不均、应力集中、易产生二次伤害及无法快速进行急救搬运、患者转移等问题,而采用符合人体体型及生理形状的人际工效学设计,对伤员躯干进行分段固定的方式,提供坚强固定,解决了固定与搬运中合理分配躯干受力的问题,从而减少躯干损伤患者固定及转运过程中的二次伤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急医疗固定及救援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坐姿状态躯干损伤急救的分段式固定器。
背景技术
现代战争的激烈程度和科技含量较传统战争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就需要大量的战机与飞行员参与其中,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员受伤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如何在飞机遇险迫降后让飞行员尽快脱离座舱及减少继发性损伤始终是救护的关键,而飞行员受伤部位多为头颈、脊柱,故离机抢救前必须先防护固定以避免其发生继发性损伤。对于伞兵,跳伞损伤在平时训练和战时伞降中极为常见,而着陆伤最为多见的损伤部位就是下肢及脊柱。对于海军,我国救援装备的先进程度落后于欧美,近年来,海上卫勤及战创伤救治领域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热点。
相比肢体的骨折,躯干的骨折处理因要考虑呼吸、搬运等影响,相对较难,其卫生装备水平已成为衡量各国战争卫生救护的指标之一。如何缩短救援时间,提高救援效率,对伤员进行救护、快速转移后送和优良救治相结合,已成为救援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急救的产品中,较常见的为民用伤员固定抬板及PVC充气躯干固定夹板,伤员固定抬板可对伤员进行头部和脊柱的固定,采用塑料、充气橡胶等材料,功能多样,可组合使用;而PVC充气躯干固定夹板本身呈柔性,使用时展开,内部含有纵向金属支条。此类装置一般体积较大、操作复杂,短时间内无法在机舱内飞行员坐姿情况下插入固定,所以不适合在飞机座舱环境下使用,而且其固定的绑带主要是限制伤员的活动度,无法对飞行员悬吊拉出机舱。一些产品利用石膏、气囊等装置进行脊柱固定,这些方法在灾害抢险救援、交通事故、建筑工程的抢救等情况下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飞行员座舱空间非常狭小,且座舱中存在很多精密仪器,石膏、气囊等都不是最好的固定手段,而新发明的躯干固定器,如专利CN201620491353.0一种躯干固定装置、CN201711009848.0一种患者体位定位器、CN201711500657.4一种多功能躯干固定身体悬空装置等,均含有外框支架,体积较大,同样不适合飞机座舱内的狭小空间使用。特别是现有装备对伤员坐姿情况下近垂直起吊时对脊柱分段固定、合理分配受力以保护脊柱避免二次伤害方面欠考虑,常常造成伤员脊柱受力分担不均、应力集中,胸部绑扎过紧,固定、起吊、转移搬运时脊柱固定不牢靠、固定和受力不合理等产生更大伤害,影响伤员呼吸,甚至危及伤者生命。随着近些年来我军成批量装备了大量如歼-15、歼-16、歼-20等三代和四代先进战机,较之过去的二代战机,这些战机的科技含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其座舱高度和舱盖位置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因此,设计一款适合目前作战和保障需求的飞行员快速急救装置已经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坐姿状态躯干损伤急救的分段式固定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35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