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填充单元和采用该填充单元的多列填充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49243.6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2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仅一联合智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59/04 | 分类号: | B65B59/04;B65B39/04;B65B57/14;B65B1/12 |
代理公司: | 镇江基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6 | 代理人: | 张敏 |
地址: | 212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填充 单元 采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填充单元和采用该填充单元的多列填充机,填充单元包括主料仓、进料调节阀、进料管、下料仓、观察窗、下料管、通气嘴、单元伺服电机、伺服支架板、二轴传动组件和定位座;多列填充机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填充单元、填充组板架、填充单元升降模组、驱动箱板架、填充单元平移模组、视觉检测镜头、主机架、滑轮和定位底脚。模块化充填可实现任意组合,满足多种变规格的需求;模块化单元有稳定的料压环境,可实现高精度、低残留;模块化单元可实现轻量化装配、便利化拆卸;具备从中心孔实现充氮和吸尘功能;视觉检测系统能更准确检测多列的料位;充填可实现升降和前后移动,便于拆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填充单元和采用该填充单元的多列填充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包装设备中,填充机是典型的料粉、颗粒等填料装置,传统的充填技术的充填料仓、计量部分都是整体的,随着现代多适配性需求,传统的填充机逐渐显现以下局限性:1、不具备拓展功能,如6列升级成8列,或袋宽由24.3mm改为27.5mm,传统的没办法更改,只能把充填替换掉。2、列与列之间料压环境差异大,如最外侧受料仓影响,料压比中间列偏高,精度波动大。3、要保证多列的充填精度,需要有足够的料压,导致尾料残留多,造成客户的原料浪费。4、其中某一列出现异常,如堵料,需要整体拆卸处理,拆卸麻烦且时间长。5、一些大幅宽的机型,如卷膜长度超过800mm,需拆卸的计量部分重量超过40Kg,需两人以上才能拆卸。综上,传统填充机存在适配性差不能拓展且拆卸检修费时费力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填充单元和采用该填充单元的多列填充机,其能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模块化填充单元,所述填充单元包括主料仓、进料管、下料仓、观察窗、下料管、通气嘴、单元伺服电机、伺服支架板、二轴传动组件和定位座,所述进料管在所述主料仓下端和下料仓上端之间连通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下料仓的外侧面上设置观察窗;在所述下料仓顶面内侧与所述进料管平行的设置定位座,定位座和下料仓内设置下料补料用搅拌螺旋组件;在所述定位座上端设置偏心设置的二轴传动组件,在第二级传动轴上方同轴的设置通气嘴,与所述通气嘴同侧平行设置的第一级传动轴由单元伺服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单元伺服电机、二轴传动组件安装在伺服支架板上。
优选的,在所述主料仓上设置进料调节阀,以便于调节主料仓下料速率。
优选的,所述二轴传动组件的第二级传动轴和搅拌螺旋组件的中间主轴均为中空轴,所述第二级传动轴的上端与所述通气嘴连接,所述第二级传动轴的下端与搅拌螺旋组件位于定位座内的中间主轴上端可拆卸的连接。
优选的,所述单元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二轴传动组件的第一级传动轴平行设置,且所述单元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级平行轴的输入端通过同步带和带轮传动连接。
一种多列填充机,所述多列填充机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填充单元、填充组板架、填充单元升降模组、驱动箱板架、填充单元平移模组、视觉检测镜头、主机架、滑轮和定位底脚,多个所述填充单元采用上述的模块化填充单元,多个所述填充单元通过快拆转接板和伺服支架板连接至填充组板架上;所述填充组板架通过所述填充单元升降模组驱动的连接至所述驱动箱板架的外端面上;所述驱动箱板架的底部两侧端通过填充单元平移模组连接至所述主机架的顶面上,所述主机架的底面设置滑轮和定位底脚。
优选的,所述视觉检测镜头正对所述模块化填充单元的观察窗设置。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模块化填充单元和多列填充机的模块化充填可实现任意组合,满足多种变规格的需求;模块化单元有稳定的料压环境,可实现高精度、低残留;模块化单元可实现轻量化装配、便利化拆卸;具备从中心孔实现充氮和吸尘功能;视觉检测系统能更准确检测多列的料位;充填可实现升降和前后移动,便于拆卸。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仅一联合智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仅一联合智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92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