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碳中合金、高合金渗碳钢渗碳淬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51655.3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7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根;王文昭;刘志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岭市大冰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6/00 | 分类号: | C21D6/00;C21D1/18;C21D1/42;C23C8/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7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碳中 合金 渗碳 淬火 方法 | ||
1.一种低碳中合金、高合金渗碳钢渗碳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低碳中合金、高合金渗碳钢(32)工件装入淬火炉的加热板(31)上,短时间内将该工件快速的升温至600±50℃,保温1-2小时;
S2:经S1处理后,炉温升至临界点Ac3+(30~80)℃的温度后,保温T分钟,其中,T=KD,K为0.8~1.2min/mm,D为工件的有效厚度;
S3:经S1处理后,将工件浸入淬火炉的淬火介质中,淬火介质为5-15wt%的NaCl水溶液或2-25wt%的PAG淬火液,用转动盘(22)搅拌淬火介质;
S4:同时通过喷头(11)不断的向工件上方喷入淬火介质,使得工件温度在短时间内快速冷却至50-250℃后取出,即得到淬火后的成品合金渗碳钢(32);
其中S1中所使用的淬火炉,包括壳体(1)、淬火罐(2)和螺旋加热线圈(3);所述壳体(1)为长方体结构设计;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固连有淬火罐(2);所述淬火罐(2)的内弧面靠近淬火罐(2)的上表面位置固连有一圈均匀布置的喷头(11);所述淬火罐(2)的上表面开设有盛放槽;所述壳体(1)的左侧侧面位置固连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的右侧侧面于淬火罐(2)的正上方位置固连有螺旋加热线圈(3);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于其下表面的四个顶角位置均固连有支脚(13);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于淬火罐(2)的轴线位置固连有电机(21);所述淬火罐(2)和壳体(1)的下表面于电机(21)位置共同开设有同一个转动孔;所述转动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盘(22),且转动盘(22)的下表面与电机(21)的输出轴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盘(22)的上表面固连有固定块(23);所述固定块(23)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固连有伸缩缸(24),且伸缩缸(24)的活塞杆穿过固定块(23)并延伸至固定块(23)的上方位置;所述固定块(23)的上方套接有密封扣罐(25),且密封扣罐(25)与伸缩缸(24)的活塞杆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扣罐(25)的上表面固连有连接轴(26);所述连接轴(26)的上表面固连有加热板(31);所述加热板(31)的上表面靠近加热板(31)的外弧面位置开设有一圈均匀布置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均固连有合金渗碳钢(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中合金、高合金渗碳钢渗碳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31)于固定槽位置均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均位于对应固定槽同一转动方向的一侧侧面位置;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33),且限位块(33)为耐高温导电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碳中合金、高合金渗碳钢渗碳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31)的内部于限位槽位置均开设有导槽,且导槽均位于限位槽与加热板(31)的轴线之间位置;所述导槽的内部均设有顶块(34);所述顶块(34)和导槽靠近加热板(31)轴线的一侧侧面位置均固连有弹簧(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碳中合金、高合金渗碳钢渗碳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31)的上表面靠近加热板(31)的轴线位置开设有均匀布置的限涡孔(36),且限涡孔(36)均上下贯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碳中合金、高合金渗碳钢渗碳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31)于导槽所在的环状带位置为优质云母板(37)材料制成,且该云母板(37)由云母纸与有机硅胶水粘合、加温和压制制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碳中合金、高合金渗碳钢渗碳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母板(37)的表面于导槽位置均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导孔(38),且导孔(38)均位于靠近加热板(31)的轴线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岭市大冰机械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温岭市大冰机械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165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