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外泌体裂解和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53876.4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5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韩琳;褚玉金;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M1/00;B01L3/00;C12Q1/6837;C12Q1/6804 |
代理公司: | 青岛华慧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7 | 代理人: | 马千会 |
地址: | 25001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外泌体 裂解 检测 微流控 芯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微流控技术领域,涉及用于外泌体裂解和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及方法。一种用于外泌体裂解和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包括上层控制层、中间流道层和功能化基底层,所述中间流道层设有第一加样口(4)、裂解腔(7)、检测腔(8)和第二加样口(5);所述第一加样口(4)与裂解腔(7)通过第一微流道(6)连接;裂解腔(7)与检测腔(8)通过第二微流道(14)连接;所述第二加样口(5)与所述第二微流道(14)连接;功能化基底包括裂解区、检测反应区和检测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集外泌体裂解与检测为一体的微流控芯片及方法,该芯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发明的方法采用特异性抗体捕获外泌体后,对外泌体进行裂解,精确度高,杂质少;外泌体裂解完后立刻进行miRNA的检测,免去了miRNA污染损坏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流控技术领域,涉及用于外泌体裂解和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及方法。
背景技术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质双分子层小囊泡,尺寸在30-200 nm。外泌体主要是由蛋白质、mRNA、miRNA以及膜上的脂质双分子层构成,具有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功能。许多研究表明外泌体在恶性肿瘤中既发挥促癌作用,也可具有抗肿瘤的功能。肿瘤细胞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释放肿瘤特异的外泌体到胞外,并通过其携带的肿瘤细胞的DNA、RNA及蛋白质等生物物质参与调节血管的生成、免疫反应等一系列生理活动。
miRNA是一种长度在19-23 bp的单链RNA分子,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病毒中。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miRNA在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物过程中均有参与,如细胞发育和分化、哺乳动物免疫细胞功能、增殖和凋亡等,并且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个体内表达量是不同的,正因为这种不同,miRNA可以被用作生物标记物,进行癌症的早期检测。
目前,对于外泌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外泌体的提取,而对于外泌体内部基因主要集中于miRNA的总浓度、定量PCR等。在现有的提取外泌体miRNA的技术中,虽然获取方法很多,但现有提取方法提取的外泌体miRNA往往纯度不足,存在较多杂质。并且提取出后若不能及时进行检测,将导致miRNA损坏,从而影响后续的检测结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微流控技术,设计出一种集外泌体裂解与检测为一体的芯片系统,在一张芯片上实现对外泌体裂解后随即对miRNA进行检测的目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外泌体裂解和检测的微流控芯片,该芯片包括上层控制层、中间流道层和功能化基底,所述中间流道层设有第一加样口(4)、裂解腔(7)、检测腔(8)和第二加样口(5);所述第一加样口(4)与裂解腔(7)通过第一微流道(6)连接;裂解腔(7)与检测腔(8)通过第二微流道(14)连接;所述第二加样口(5)与所述第二微流道(14)连接;功能化基底包括裂解区、检测反应区和检测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的上层控制层包含若干阀门和进/出样口;以及连接所述阀门与进/出样口的流道。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阀门包括设置在第一加样口(4)与裂解腔(7)之间的第一阀门(10)、裂解腔(7)与检测腔(8)之间的第二阀门(11)和第三阀门(12)、第二加样口(5)前方的第四阀门(1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的功能化基底上检测区对应检测腔(8)位置,修饰多聚赖氨酸,检测反应区对应第二微流道(14)位置,裂解区对应裂解腔(7)位置,检测反应区和裂解区修饰氧化石墨烯材料。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上层控制层、中间流道层为PDMS。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上层控制层厚度为4-8 m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中间流道层的厚度为10-20 μ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功能化基底层为玻璃材质或其它具有高反射性的基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38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