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铆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55250.7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0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梁玉龙;刘济聪;王超;汪作杰;侯帅;刘佳;刘永华;张文选;孙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凌云瓦达沙夫汽车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5/14 | 分类号: | B21J15/14;B21J15/28;B21J15/38;B21J1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铆设备。包括旋转工作台和至少一台拉铆机器人;所述旋转工作台的周向依次上有上料工位、至少一拉铆工位和下料工位;所述上料工位、拉铆工位和下料工位上分别设有用于夹持工件的夹具;每个所述拉铆工位外侧设有一拉铆机器人。在铆接过程中完全不需要人工的干预,即可完成整个生产过程;生产过程中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中发生的螺母放置不到位,螺母混淆,可疑产品处理不遵守流程规定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避免问题物料向后道工序流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铆设备。
背景技术
之前的螺母连接全部采用焊接方式。随着汽车行业技术水平的进步,逐步的由拉铆螺母进行替代,具有工艺简单,安装方便等优点。
拉铆工艺连接紧固件是经由拉铆钉专用设备,在单向拉力的作用下,拉伸栓杆并推挤套环,将内部光道滑的套环挤压到螺杆凹槽使套环和螺栓形成100%的结合,产生永久性紧固力。传统的的拉铆螺母连接方式多为手动方式,在仿形工作台上放置工件,用手动拉铆枪对孔位进行拉铆操作。
而传统手动拉铆又存在如下缺陷:
1.人工操作:上下工件和拉铆操作全部由人工完成,工作强度大;
2.可达性不良:拉铆孔位在工件上的位置会极大的影响操作的难易度;
3.效率不高;对现有的产品每天的产能160件左右,8小时工作时间,废品率1%;
4.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且存在质量风险,无法对工艺参数进行100%检测和监控;
5.无法做到产品件原始参数与加工过程的追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提供一种拉铆设备,包括旋转工作台和至少一台拉铆机器人;
所述旋转工作台的周向依次设上有上料工位、至少一拉铆工位和下料工位;所述上料工位、拉铆工位和下料工位上分别设有用于夹持工件的夹具;
每个所述拉铆工位外侧设有一拉铆机器人。
进一步地,所述夹具上安装有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工件有无。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拉铆机器人的上设有枪头;所述枪头一侧设有照相机及灯源,所述照相机用于拍摄铆孔位置,并反馈偏移值,拉铆机器人计算补偿值对复合枪头位置进行矫正。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拉铆机器人底部设有旋转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工作台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旋转台。
进一步地,所述拉铆工位的个数为2个。
本发明的优点: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自动化体现在铆接过程中完全不需要人工的干预,即可完成整个生产过程;生产过程中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中发生的螺母放置不到位,螺母混淆,可疑产品处理不遵守流程规定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避免问题物料向后道工序流转。对现有的产品每天的产能至少在250件/8h,废品率低于1%。主要是杜绝了人工检测的过程,使用了设备自带检测,节省掉了后续大量的人工检查时间与精力的投入。通过机械结构的设计、工装的改善和拉铆机器人的自动控制来实现产品的自动加工需求和质量监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拉铆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拉铆机器人结构示意图;
其中:1-旋转工作台,2-拉铆机器人,3-上料工位、4-个拉铆工位,5-下料工位,6-夹具,7-枪头,8-照相机,9-灯源,10-旋转平台,11-底座,12-旋转台。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凌云瓦达沙夫汽车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凌云瓦达沙夫汽车工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52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从钒渣中提取钒和铬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便于拆装发泡罐的聚氨酯发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