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门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1845.3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3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孟楠;张顺香;朱广丽;徐新燕;朱奥强;朱海洋;许汗清;张梦瑶;张标;尹畅;余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C9/37 | 分类号: | G07C9/37;G07C9/38;G07C9/00;H04N7/18;G08B13/02;G08B13/196;G08B25/08;G06F21/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智能 门禁 系统 | ||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门禁监控设备模块、探测设备模块、智能终端模块、中央处理器、区块链数据库、控制器模块、电磁锁和报警器;
所述门禁监控设备模块用于监视住户门口,读取来访人员的基本信息,并将基本信息传输至中央处理器;
所述探测设备模块用于监测用户门禁是否遭到破坏,判断遭到破坏时,将监测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器;
所述智能终端模块用于用户对家门口进行监控、与访客可视对话、控制开关门和控制开启报警器;
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处理所有信息,验证来访人脸信息是否被授权,在验证出已授权时控制电磁锁开门,验证未授权时通过智能终端联系住户;监测门禁遭到破坏时,通过智能终端联系住户;住户可通过中央处理器控制开关门和报警;用于监控信息上传至区块链数据库;
所述区块链数据库用于存储监控画面、视频流、探测到的数据等信息;
所述控制器模块用于控制电磁锁和报警器的开关;
所述电磁锁用于通过人脸识别后打开大门,当人们进入或外出后锁住大门,保障人们居家安全;
所述报警器用于探测设备发出信号,用户感觉到危险发生时发出警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禁监控设备模块包括红外摄像头监控、人脸识别技术判断来访人员身份和可视对话技术帮助来访人员和住户沟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设备模块采用振动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模块采用PC端和手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TCP/IP通信方式与其他模块进行数据对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链数据库采用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模式。
7.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利用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智能门禁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所述门禁监控设备模块采集来访人员基本面部和行为信息,并将该信息传输至中央处理器;
步骤102、所述中央处理器验证来访人员是否被授权,若验证出已授权则通过控制器控制打开电磁锁,若验证出未被授权则通过智能终端模块告知住户有人来访,双方通过可视对话进行沟通,若住户确认来访人员可信则返回信息给中央处理器并控制开锁,否则不予开门;
步骤103、所述探测设备模块感应到所受任何敲击和破坏性行为发生,立即反馈数据给中央处理器,住户通过智能终端模块进行监视,若判断有不法人员破坏门禁则中央处理器立即链接控制器启动报警;
步骤104、所述门禁监控设备模块、探测设备模块等采集到的信息,存入区块链数据库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184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