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门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1845.3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3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孟楠;张顺香;朱广丽;徐新燕;朱奥强;朱海洋;许汗清;张梦瑶;张标;尹畅;余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C9/37 | 分类号: | G07C9/37;G07C9/38;G07C9/00;H04N7/18;G08B13/02;G08B13/196;G08B25/08;G06F21/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智能 门禁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门禁系统,人脸识别技术验证来访人员身份是否可信,非住户人员来访通过PC端或者手机端通知住户,住户通过可视对话判断是否可以开门,验证通过处理器控制电磁锁开门;振动探测器监测门禁是否收到超过正常阈值的振动压力,若超过阈值则判断门禁遭到破坏并通知住户,住户通过PC端或手机端监视,若判断有人破坏门禁,处理器控制报警器报警;通过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视频流等信息存储在区块链数据库中,有效保护隐私和居家安全。本发明主要应用于物联网、人机交互、区块链创新应用场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禁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门禁系统是对出入口通道进行管理监控的系统,为人们的居家安全提供保障。智能门禁系统让人们即使出门在外也不担心家里的安全,智能门禁系统现已经家喻户晓,因其需求广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将系统不断地更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兴起各类智能门禁系统的技术方案。基于NFC,蓝牙,Wi-Fi等技术的新兴智能门禁系统逐渐发展起来。该智能门禁技术方案具有应用创新性,但也存在稳定性差,成本高,响应速度慢,识别率低等缺点。
传统的门禁系统利用指纹识别、手机扫码或刷门禁卡开门。指纹识别存在识别率、识别速度、安全性等问题。手机扫码需要下载注册指定 APP进行扫码,存在收集个人敏感信息、泄露隐私的风险。刷门禁卡需要进行磁卡办理,存在卡丢失或者消磁风险,且具有较高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门禁系统;该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门禁系统,通过门禁监控设备对门禁门口进行实时监控,探测设备保障门禁不被破坏,住户通过多终端设备进行监控并控制门锁和报警器,所采集信息存储至区块链数据库,最大程度保障住户居家安全和隐私。
本发明实现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门禁监控设备模块、探测设备模块、智能终端模块、中央处理器、区块链数据库、控制器模块、电磁锁和报警器;
所述门禁监控设备模块用于监视住户门口,读取来访人员的基本信息,并将基本信息传输至中央处理器;
所述探测设备模块用于监测用户门禁是否遭到破坏,判断遭到破坏时,将监测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器;
所述智能终端模块用于用户对家门口进行监控、与访客可视对话、控制开关门和控制开启报警器;
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处理所有信息,验证来访人脸信息是否被授权,在验证出已授权时控制电磁锁开门,验证未授权时通过智能终端联系住户;监测门禁遭到破坏时,通过智能终端联系住户;住户可通过中央处理器控制
开关门和报警;用于监控信息上传至区块链数据库;
所述区块链数据库用于存储监控画面、视频流、探测到的数据等信息;
所述控制器模块用于控制电磁锁和报警器的开关;
所述电磁锁用于通过人脸识别后打开大门,当人们进入或外出后锁住大门,保障人们居家安全;
所述报警器用于探测设备发出信号,用户感觉到危险发生时发出警报。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门禁系统,所述门禁监控设备模块包括红外摄像头监控、人脸识别技术判断来访人员身份和可视对话技术帮助来访人员和住户沟通;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门禁系统,所述探测设备模块采用振动传感器;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门禁系统,所述智能终端模块采用PC端和手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18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