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堤路交叉的过渡结构以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3438.6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0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陈胜超;史宇宙;胡永富;陈杰;赵四汉;单君;张莹莹;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C3/04;E01C7/32;E02B3/10;E02B3/16;E02D5/22;E02D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李飞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叉 过渡 结构 以及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堤路交叉的过渡结构以及施工方法,该过渡结构包括现状堤身、第一桩体群、外路基以及内路基。第一桩体群包括多个第一桩体第一桩体自现状堤身的上表面打设至持力层;外路基位于现状堤身与堤外海域侧的桥梁之间,外路基包括第二桩体群以及外路基填筑层,外路基填筑层铺设于第二桩体群的上方,第二桩体群包括多个第二桩体,第二桩体打设至持力层;内路基位于现状堤身的堤内陆域侧,内路基包括第三桩体群和内路基填筑层,内路基填筑层位于第三桩体群的上方,第三桩体群包括多个第三桩体,第三桩体群打设至持力层。该过渡结构在实现道路和海堤之间平顺过渡衔接的同时又能够降低对现状海堤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利工程以及道路工程交叉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堤路交叉的过渡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的经济活动日趋频繁,海岸工程的建设密度也随之加大,其互相影响、互相干扰制约也日趋严重和复杂,沿海公路不可避免的与常见的水工建筑物——海堤互相交叉。为保证堤顶行车顺畅,一般新建道路采用平交的方式,且为保证防洪功能,不允许挖除海堤修建路基。
堤路互相交叉地区一般软土层深厚、地质条件差,当前海堤多采用抛石挤淤作为软基处理措施,在建成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较大的沉降,因此,现有的海堤一般难以满足道路的行车指标要求。海堤作为沿海岸的防洪结构工程,与海堤交叉的道路工程在堤外海域侧通常设置桥梁构筑物跨越外侧海域,而在堤内陆域侧通常设置路基结构形式。由于桥梁与路基、路基与海堤的结构不同,在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作用下,桥梁与路基、路基与海堤之间将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变形。尤其是在地质复杂的沿海地区,桥梁与路基、路基与海堤之间的不均匀沉降问题更为突出,并且会引起桥梁与路基、路基与海堤衔接处的跳车现象,影响行车的安全性。
因此,如何选用合理且有效的堤路过渡结构,在实现桥梁与道路、道路和海堤之间平顺过渡衔接的同时又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现状海堤的影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复杂工程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堤路交叉的过渡结构,该过渡结构在实现道路和海堤之间平顺过渡衔接的同时又能够降低对现状海堤的影响。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堤路交叉的过渡结构,该过渡结构包括现状堤身、第一桩体群、外路基以及内路基。第一桩体群包括多个第一桩体所述第一桩体自所述现状堤身的上表面打设至持力层;外路基位于所述现状堤身与堤外海域侧的桥梁之间,所述外路基包括第二桩体群以及外路基填筑层,所述外路基填筑层铺设于所述第二桩体群的上方,所述第二桩体群包括多个第二桩体,所述第二桩体打设至持力层;内路基位于所述现状堤身的堤内陆域侧,所述内路基包括第三桩体群和内路基填筑层,所述内路基填筑层位于所述第三桩体群的上方,所述第三桩体群包括多个第三桩体,所述第三桩体群打设至所述持力层。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现状堤身上打设第一桩体群,可有效地分担上部荷载并传递至下部稳定的持力层,大大减少了现状堤身的附加荷载,进而使得现状海堤能够满足道路的行车指标要求,有效实现现状海堤与外路基之间的平顺过渡,减小堤路之间的差异性沉降,提高了现状海堤的稳定性,有力地保障了海堤运营的安全。
外路基的软土地基处理采用多个第二桩体打设至持力层,可有效减小路桥之间的差异性沉降,避免跳车问题,同时也减小了外路基沉降对现状海堤的影响。
同时,内路基的软土地基处理采用多个第三桩体打设至持力层,可有效地减少内路基的沉降,提高内路基的强度,进而提高过渡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堤路交叉处的行车安全性。
综上所述,采用打设桩体群的方式进行外路基以及内路基的软基处理,并在现状堤身上打设第一桩体群,增强外路基、内路基以及现状堤身的稳定性,减小外路基、内路基以及现状堤身的沉降,从而有效实现了堤路的平顺过渡,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且相比挖除现状堤身重新建立路基的形式,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在现状堤身打设第一桩体群的方式增强现状堤身的结构强度,保留了现状堤身的整体结构,减小了对海堤的影响,有力地保障了海堤运营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34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可靠型油浸式单相升压变压器
- 下一篇:一种防止电压采集干扰锂电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