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下基于通孔感知的并行层分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63854.6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35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耿耿;李泽鹏;郭文忠;陈国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3947 | 分类号: | G06F30/3947;G06F30/39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陈明鑫;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基于 感知 并行 分配 方法 | ||
1.一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下基于通孔感知的并行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通孔主导的层分配阶段:
进行布线区域的划分,划分出可并行布线的线网,以通孔最少为原则,进行层分配的并行布线;
步骤S2、基于协商的通孔感知层分配阶段:
通过迭代的方式对步骤S1的并行布线方案中出现的违规线网进行排序、拆解和重新布线,直至无违规线网;所述违规线网为布线方案经过具有溢出的边的线网;
步骤S3、后期优化阶段:
根据基于线网等效布线方案感知的通孔优化策略对所有的线网进行排序,再逐一对各线网进行拆解和重新布线;若重新布线后线网的通孔数量减少,则采用重新布线后的层分配方案;否则,保留线网拆解之前的层分配方案;
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对于步骤S1的并行布线方案中出现的违规线网进行排序;
步骤S22、对违规线网,进行布线区域的划分,划分出可并行布线的线网,而后进行并行线网拆解和重新布线;
步骤S23、判断步骤S22的并行布线方案是否存在违规线网,若存在,则对违规线网进行排序,重新执行步骤S22;
步骤S1中及步骤S22中,采用区域划分算法进行布线区域的划分;所述区域划分算法实现如下:
输入:DX,DY
输出:DX,DY
(1)初始化DX,DY,iteration,k,m
(2)loop
(3)若((region1+region2)(region3+region4))
(4)则DY+=k;
(5)否则DY-=k;
(6)若((region1+region3)(region2+region4))
(7)则DX+=k;
(8)否则DX-=k;
(9)若iterationm go loop
(10)end loop
DX为纵向分界线,DY为横向分界线,regioni表示布线区域i所拥有的线网数量,iteration为当前循环次数,m为iteration的上界,k为表示每次区域划分调整的幅度,其初始值设置为iteration的上界,在每次循环过程中更新k的计算方式如下:
式中,α是一个常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下基于通孔感知的并行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中,采用基于线网等效布线方案感知的通孔优化策略,对于步骤S1的并行布线方案中出现的违规线网进行排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下基于通孔感知的并行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之后,为每个线网设置一个Nr值,Nr值计算公式如下
Nr=viacount/Nod
其中,Nod表示线网2D布线方案中的长度,viacount表示线网3D布线方案中通孔的数量,Nr值是一个用于评价线网等效布线方案数量的值,Nr值越大表示线网的等效布线方案数量越多,Nr值越小表示线网的等效布线方案数量越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下基于通孔感知的并行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与步骤S3使用基于线网等效布线方案感知的通孔优化策略,即以线网的Nr值对所有的线网进行升序排序,Nr值越小,越先使用布线资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下基于通孔感知的并行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对于进行布线区域的划分后,无法进行并行布线的线网,若其Nr值小于所有线网的Nr值平均值,则在并行布线之前进行布线,若其Nr值大于平均值,则在并行布线结束之后在进行布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385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