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片区污水一体化高效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64521.5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7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蒋愉林;钟美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C02F101/30;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杨晶晶 |
地址: | 313009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 一体化 高效 处理 系统 | ||
1.一种片区污水一体化高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依次相连通的调蓄池(1),污水反应池(2),混凝池(4),絮凝池(5)以及沉淀池(6),所述污水反应池(2)包括有依次相连的一级缺氧池(21),一级好氧池(22),二级缺氧池(23),二级好氧池(24)以及二沉池(3),所述污水反应池(2)包括有反应容器(7),所述反应容器(7)内其中心位置处固定有二沉池(3),所述二沉池(3)的外侧壁与所述反应容器(7)的内侧壁之间的环形区域通过隔板依次分隔成一级缺氧池(21),一级好氧池(22),二级缺氧池(23)以及二级好氧池(24),所述二沉池(3)包括有沿径向自外而内依次布置的环形导流区(31)、环形集水区(32)及二沉池主槽(33);
所述反应容器(7)与二沉池(3)均为圆柱体状,所述二沉池主槽(33)底部成型有圆台状的集泥池(8),所述集泥池(8)其外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集泥池(8)的顶部与所述二沉池(3)的底部相连通,所述集泥池(8)底部开设有污泥排放口,所述污泥排放口通过污泥管道连接有抽吸泵;
所述反应容器(7)其侧壁上方位于所述一级缺氧池(21)区域处开设有反应进水口(71),位于所述一级缺氧池(21)与一级好氧池(22)之间的隔板其靠近所述反应容器(7)底面处开设有下流通孔,位于所述一级好氧池(22)与所述二级缺氧池(23)之间的隔板其远离所述反应容器(7)底面处开设有上流通孔,位于所述二级缺氧池(23)与所述二级好氧池(24)之间的隔板其靠近所述反应容器(7)底面处开设有下流通孔,所述二级好氧池(24)与所述环形导流区(31)之间连通有二沉池进水堰(312);
所述环形集水区(32)的底面为倾斜环状结构,其包括有集水底面最高点以及集水底面最低点,所述环形导流区(31)的底面为倾斜方向与所述环形集水区(32)倾斜方向相反的倾斜环状结构,其包括有导流底面最高点以及导流底面最低点,所述导流底面最低点高度以及所述二沉池主槽(33)的底面高度均低于所述环形集水区(32)的底面最高点高度,所述环形导流区(31)与所述二沉池主槽(33)之间通过主槽进水口(331)相连通,所述主槽进水口(331)位于导流底面最低点处,所述环形集水区(32)与所述二沉池主槽(33)之间通过主槽出水口(332)相连通,所述主槽出水口(332)的高度位于所述集水底面最低点与所述主槽进水口(331)之间,所述环形集水区(32)通过负压作用与所述混凝池(4)相连通;
所述环形导流区(31)其底面上固定有缓冲导流环(311),所述缓冲导流环(311)其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且其斜边向所述二沉池主槽(33)方向倾斜;
所述二沉池主槽(33)内侧壁上间距固定有若干个导流板(333),所述导流板(333)自所述二沉池主槽(33)的内侧壁向所述二沉池主槽(33)的中心方向倾斜,所述导流板(333)上密布有细小的通孔,所述通孔上方成型有中空圆锥状的过滤孔(334),且所述过滤孔(334)的直径自所述导流板(333)的上表面向外逐渐缩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片区污水一体化高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蓄池(1)包括有污水进入口以及提升泵(11),所述调蓄池(1)通过所述提升泵(11)与所述一级缺氧池(21)反应进水口(71)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片区污水一体化高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缺氧池(21)与所述二级缺氧池(23)的进水端均开设有碳源投入口,所述碳源投入口通过药剂管路连接有碳源加药装置(10),所述一级好氧池(22)上方开设有碱液投入口,所述碱液投入口通过药剂管路连接有碱液加药装置(101),所述混凝池(4)通过药剂管路连接有PAC加药罐(102),所述絮凝池(5)通过药剂管路连接有PAM加药罐(1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片区污水一体化高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缺氧池(21),一级好氧池(22),二级缺氧池(23),二级好氧池(24)混凝池(4)以及絮凝池(5)内设置有曝气装置(103),所述曝气装置(103)均与鼓风机(104)相连,所述一级缺氧池(21),二级缺氧池(23),混凝池(4)以及絮凝池(5)内的曝气量较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片区污水一体化高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好氧池(22)内设有污泥回流泵(105),所述污泥回流泵(105)通过污泥管道与所述一级缺氧池(21)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452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