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纹识别结构及其驱动方法、电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4736.7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2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英明;丁小梁;李秀锋;王雷;王迎姿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焦玉恒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识别 结构 及其 驱动 方法 电子 装置 | ||
一种指纹识别结构及其驱动方法和电子装置。该指纹识别结构包括:驱动电极层,包括间隔设置的N个驱动电极;压电材料层,位于驱动电极层的一侧;接收电极层,位于压电材料层远离驱动电极层的一侧,且包括M个接收电极;辅助驱动电极层,位于压电材料层远离接收电极层的一侧,且与驱动电极层异层设置;以及第一绝缘层,位于驱动电极层和辅助驱动电极层之间,辅助驱动电极层包括N个辅助驱动电极,N个驱动电极和N个辅助驱动电极交替排列,第i个辅助驱动电极在压电材料层上的正投影与第i个驱动电极和第i+1个驱动电极在压电材料层上的正投影之间的间隔交叠。由此,该指纹识别结构可提高该指纹识别结构的超声波发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指纹识别结构、指纹识别结构的驱动方法、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指纹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指纹的细节特征点来进行鉴别,从而达到身份识别功能的技术。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已经成为了当前的智能手机市场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可分为屏下电容式指纹识别技术、屏下超声波式指纹识别技术和屏下光学式指纹识别技术。而屏下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因其穿透性强、辨识度高、抗污能力强等优点成为当前最理想的解决方案。
屏下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通过超声波指纹识别结构来实现指纹识别。通常,超声波指纹识别结构为三叠层结构,包括驱动电极、接收电极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压电层。当对驱动电极和接收电极加载驱动电压时,压电层受到电压激发产生逆压电效应,向外发射第一超声波。该第一超声波接触手指后,被手指反射回第二超声波。由于指纹包括谷和脊,所以被指纹反射回到压电层的第二超声波震动强度有差异,此时,对驱动电极加载固定电压,则压电层可将第二超声波转换成电压信号,该电压信号通过接收电极传输给指纹识别模块,根据该电压信号判断指纹中谷和脊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识别结构及其驱动方法和电子装置。该指纹识别结构包括:驱动电极层,包括间隔设置的N个驱动电极;压电材料层,位于驱动电极层的一侧;接收电极层,位于压电材料层远离驱动电极层的一侧,且包括M个接收电极;辅助驱动电极层,位于压电材料层远离接收电极层的一侧,且与驱动电极层异层设置;以及第一绝缘层,位于驱动电极层和辅助驱动电极层之间,辅助驱动电极层包括N个辅助驱动电极,N个驱动电极和N个辅助驱动电极交替排列,第i个辅助驱动电极在压电材料层上的正投影与第i个驱动电极和第i+1个驱动电极在压电材料层上的正投影之间的间隔交叠,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i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N的正整数。由此,该指纹识别结构可通过设置辅助驱动电极层来驱动或者激励位于相邻的驱动电极之间的间隔的位置处的压电材料层,从而提高该指纹识别结构的超声波发射效率,实现超声波发射效率的最大化。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识别结构,其包括:驱动电极层,包括间隔设置的N个驱动电极;压电材料层,位于所述驱动电极层的一侧;接收电极层,位于所述压电材料层远离所述驱动电极层的一侧,且包括M个接收电极;辅助驱动电极层,位于所述压电材料层远离所述接收电极层的一侧,且与所述驱动电极层异层设置;以及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驱动电极层和所述辅助驱动电极层之间,所述辅助驱动电极层包括N个辅助驱动电极,所述N个驱动电极和所述N个辅助驱动电极交替排列,第i个所述辅助驱动电极在所述压电材料层上的正投影与第i个所述驱动电极和第i+1个所述驱动电极在所述压电材料层上的正投影之间的间隔交叠,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i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N的正整数。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结构中,第i个所述驱动电极和第i+1个所述驱动电极在所述压电材料层上的正投影之间的间隔完全落入第i个所述辅助驱动电极在所述压电材料层上的正投影之内。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结构中,第i个所述驱动电极和第i个所述辅助驱动电极被配置为接收同样的驱动信号,第N个所述驱动电极和第N个所述辅助驱动电极被配置为接收同样的驱动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47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