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雷达数据处理设备超前校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65972.0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64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耿东华;朱广毓;孙卫杰;房亮;张琳;刘涛庆;张军杰;孔繁;赵非;李向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G01S7/41;G01S13/02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彭星 |
地址: | 450047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雷达 数据处理 设备 超前 校准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达数据处理设备超前校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设置用于模拟产生运动目标和背景杂波的处理模块,在处理模块中设定相关参数,处理模块生成雷达目标数据,处理模块将生成的实时雷达目标数据传输至雷达数据处理设备;雷达数据处理设备对实时雷达目标数据进行处理,并对雷达数据处理设备中雷达数据处理算法进行校准;装置包括输入模块、存储模块、处理模块和控制接口模块;本发明通过模拟产生随机背景杂波和运动目标,从而模拟在各种雷达应用场景中的雷达目标数据,在雷达研制阶段即可完善雷达数据处理设备中的雷达数据处理算法,从而缩短雷达研制周期,使数据处理设备中的数据处理算法更能适应雷达应用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雷达数据处理设备超前校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雷达数据处理设备是对雷达采集的雷达目标数据进行处理的装置,随着雷达应用场景的复杂化、多样化、特殊化,侦察雷达探测目标、周围环境往往十分复杂,雷达采集的雷达目标数据由地面杂波、海杂波等背景杂波和真正需要的雷达纯目标数据相互混杂。雷达数据处理设备通过数据处理算法,从雷达目标数据中过滤背景杂波,提取出雷达纯目标数据,从而获取运动目标相关信息,如运动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雷达研制中,需要对各种环境下的各种目标进行多次试验、采集数据进行雷达数据处理设备的校准,从而完善雷达数据处理设备的数据处理算法。雷达研制中需要对各种环境下的各种目标进行更多试验、采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算法的完善。
现有的雷达数据处理设备中数据处理算法的校准,通常是在雷达搭建完成后,多次采集现场的雷达目标数据,根据采集的雷达目标数据完善雷达数据处理设备中数据处理算法,具有滞后性,不能很好的为雷达数据处理设备的校准服务,使得雷达数据处理的研制、校准困难,开发周期长。
在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和完善的背景下,为了缩短雷达研制周期、使数据处理更能适应应用环境,需要一种雷达数据处理设备超前校准方法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雷达数据处理设备超前校准校准方法和装置,通过模拟产生随机地面杂波、草木摆动杂波、海杂波等背景杂波和运动目标,从而模拟在各种雷达应用场景中的雷达目标数据,在雷达研制阶段即可完善雷达数据处理设备中的雷达数据处理算法,从而缩短雷达研制周期,使数据处理设备中的数据处理算法更能适应雷达应用环境。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雷达数据处理设备超前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置用于模拟产生运动目标和背景杂波的处理模块,在处理模块中设定相关参数;所述的相关参数包括天线转动方式、雷达工作状态、运动目标数据、采样时间间隔和用于模拟背景杂波的杂波模型;运动目标数据包括运动目标的数量和每个运动目标的起始运动状态,所述的起始运动状态包括起始方位、起始距离、速度、运动方向、回波幅度;所述的天线转动方式包括扫描方式、扫描速度、扫描范围、扇扫中心,所述的扫描方式包括周扫或扇扫;所述的雷达工作状态包括功率值、频率值、故障代码和时间段;
步骤二:根据设定的相关参数,处理模块生成雷达目标数据;
步骤2.1:处理模块根据运动目标的运动状态,结合采样时间间隔,获取每个运动目标的实时运动状态,产生与实时运动状态对应的实时纯目标数据;根据杂波模型,结合采样时间间隔,计算产生实时杂波数据;采用拉格朗日线性插值算法,把实时纯目标数据和实时杂波数据融合,生成实时第一混合目标数据;所述的实时运动状态包括实时方位、实时距离、速度、运动方向、回波幅度;
步骤2.2:处理模块根据天线转动方式,结合时间间隔,计算生成当前时刻的天线波束方位,得到实时天线方位值;采用空间配准算法,从实时第一混合目标数据中提取当前时刻天线波束照射的数据,再结合实时天线方位值,生成实时第二混合目标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59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倾覆转运推车
- 下一篇:GFF式触控屏贴合工艺及触控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