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围堰施工方法及围堰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6966.7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3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江新;张婧怡;江东平;姚成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E02B3/06;E02B3/12;E02B3/10;E02B3/18;E02B3/16;E02B3/1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围堰 施工 方法 结构 | ||
1.一种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水下戗堤(1)填筑:
采用“平堵法”,以“先远后进、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逐层抛填;
2)堰体内侧的洞渣反滤料(2)填筑:
采用“进占法”沿戗堤(1)内侧进行洞渣反滤料(2)填筑,填筑完毕之后,采用振动碾进行强振碾压密实;
3)土石回填料(3)填筑:
分两层进行土石回填料(3)的填筑,下层土石回填料(3)的填筑完成之后,待防渗墙(6)施工完毕后填筑上层土石回填料(3)至设计高程;
4)防渗墙(6)施工:
采用冲击钻机冲击成孔再连接成槽,分多槽段施工,多个槽段依次开挖完成后,利用冲击钻机进行接头处理并形成一段槽体后浇筑混凝土,并在浇筑的防渗墙(6)墙体内预埋带有灌浆孔的钢管;
5)帷幕灌浆施工:
通过防渗墙(6)墙体内预埋的钢管进行帷幕灌浆施工;
6)复合土工膜(7)施工:
复合土工膜(7)幅长边依次自左岸向右岸随防渗墙顶头部混凝土浇筑埋入混凝土,复合土工膜(7)幅宽方向的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
7)压顶(8)及挡浪墙(9)施工:
采用定性模板,对拉加固后利用汽车吊吊混凝土入仓,通过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后,完成压顶(8)及挡浪墙(9)施工;
8)边坡施工:
在堰体迎水边坡上进行碎石垫层(4)铺设,并在碎石垫层(4)上方铺筑干砌石(5);
在堰体背水面喷射混凝土形成喷砼护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水下戗堤(1)填筑依靠多艘驳船进行,当第一艘驳船抛填完毕之后,下一驳船向前移动一个船位后进行继续抛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所述的土石回填料(3)采用进水口水上部分的土石方开挖料或取水口支线道路的弃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帷幕灌浆施工采用循环式灌浆方式,自上而下分段灌注,混凝土与基岩接触的灌浆段先行单独灌浆并待凝,接触段在岩石中的长度为2m,以下灌浆长度为5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6)中,复合土工膜(7)左岸与防渗墙接头、右岸与岸坡的接头、接头范围内的中粗砂填筑施工同时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围堰观测和围堰拆除施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围堰观测通过围堰填筑完后在围堰背水面两拐点处各设一个沉降观测点,在背水侧喷砼护坡(10)施工时在围堰两个拐点位置分别预留50cm×50cm的空间,用于设置沉降观测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围堰拆除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1)落下进水口拦污栅及工作闸门;
2)以“先背水面、后迎水面”的方式,由堰体顶部开挖至下层土石回填料(3)顶面高程;
3)依靠防渗墙(6)保护进行背水面的下层土石回填料(3)以及覆盖层(11)的开挖;
4)采用钻机,由防渗墙(6)顶部向下垂直钻深孔,完成防渗墙(6)爆破拆除作业;
5)通过反铲斗拆除迎水面水上部分的土石回填料(3);
6)通过长臂反铲以及挖泥船,全断面清挖堰体水下土石回填料(3)和覆盖层(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防渗墙(6)背水面的土石回填料(3)不完全挖除,留后方量待防渗墙(6)爆破拆除作业完成后进行挖除。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围堰施工方法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戗堤(1)内侧面填筑有洞渣反滤料(2),戗堤(1)所围筑的堰体内填筑有土石回填料(3),土石回填料(3)的中部浇筑有延伸至覆盖层(11)的防渗墙(6),防渗墙(6)上方的土石回填料(3)内设有复合土工膜(7),复合土工膜(7)上方的土石回填料(3)顶部浇筑有压顶(8),压顶(8)的迎水面一侧上设置有挡浪墙(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696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