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高度及压力控制的空气悬架电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67786.0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38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彭显威;杜笑晨;邓杰;范培斌;王江伟;周生权;辛梓田;孙建军;徐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7/015 | 分类号: | B60G17/015;B60G17/019;B60G17/05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彭成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度 压力 控制 空气 悬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高度及压力控制的空气悬架电控系统,包括控制器、高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空气弹簧和电磁阀。车辆空载或轻载时采用驱动桥左、右压力传感器控制空气悬架姿态,解决了空载或轻载时可能出现的空气悬架电控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车辆满载或重载时采用驱动桥左、右高度传感器控制空气悬架姿态,解决了由于重载时车辆左右载荷不同导致的左右空气悬架高度不同、车辆歪斜的问题;通过高度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控制空气悬架姿态,降低制造及装配精度要求,装配完成后无需进行调整,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底盘技术领域,尤其是空气悬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高度及压力控制的空气悬架电控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悬架主要由弹性元件、阻尼原件、导向原件和高度控制系统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空气弹簧是弹性元件,主要承载垂直载荷。减振器是阻尼原件,主要衰减车辆振动。推力杆是空气悬架的导向机构,承受和传递纵向和横向的力和力矩。高度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电磁阀、高度传感器,主要用于调整空气悬架姿态。
现有空气悬架高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控制器根据高度传感器检测的空气弹簧的高度差控制电磁阀充气或放气来调整空气悬架姿态。如图1所示,在驱动桥左右各匹配一个高度传感器2,在控制器1中设定车辆高度值,高度传感器2实时测量左右空气弹簧3的当前高度,与储存在控制器1中的设定高度相比较,当空气弹簧3当前高度与设定高度的高度差超过一定范围±a时,控制器1激发电磁阀4,执行打开或关闭阀门的动作充气或放气,直到两侧高度与设定高度相比在一定范围±a内;当两侧当前高度与设定高度的高度差均在一定范围±a时,若两侧高度差超过一定范围±b,继续执行打开或关闭阀门的动作充气或放气,直到两侧高度差在一定范围±b内。
现有技术高度传感器2通过高度传感器连接机构连接车架与车桥,当空气弹簧3高度变化时高度传感器连接机构7带动高度传感器2转动,空气弹簧3高度信号被转换为角度信号并通过高度传感器2转换为电信号反馈给控制器,从而实现空气弹簧3的高度控制。
在车辆处于空载或轻载状态时,当控制器1读取到左侧的高度传感器读数H左和右侧的高度传感器右读数H右差值超过设定的允许差值b,即H左-H右>b:控制器1发出指令给电磁阀4对左侧的空气弹簧进行放气、对右侧的空气弹簧进行充气。由于此时后桥簧载质量低,单侧空气弹簧便可支撑起簧载质量,左侧的空气弹簧放气后簧载质量由右侧的空气弹簧支撑,左侧的空气弹簧高度H左不会降低,控制器1仍判断H左-H右>b,一直执行对左侧的空气弹簧进行放气、对右侧的空气弹簧进行充气操作。导致空气系统陷入死循环,系统无法正常使用。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左右高度传感器读数控制驱动桥左右空气弹簧高度,同时限定了左右高度传感器读数差值在设定允许范围之内,对制造、装配及调整要求较高,装配调整耗时长;同时,在车辆空载或轻载时,如左右高度传感器装配精度不足会出现一侧空气弹簧一直充气、另外一侧空气弹簧一直放气导致空气悬架电控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现有技术装调耗时长、装配精度不足时导致空气悬架电控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等问题的双高度及压力控制的空气悬架电控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设计的双高度及压力控制的空气悬架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控制器、高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空气弹簧和电磁阀;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高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磁阀电连接;所述电磁阀与所述空气弹簧连接;
所述高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分别实时检测空气弹簧的高度和气压,并将数据传递给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77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