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水闸监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68429.6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58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恒忠;钟咏芳;胡新红;陈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昌(福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姜艳华 |
地址: | 352100 福建省宁德市东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水闸 监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水闸监控方法,包括:将各检测设备安装在对应位置;中控处理器通过云端数据库检索各环境参数的浮动情况;中控处理器建立预设环境矩阵并建立多个区间预设环境矩阵和修正系数;中控处理器对预设参数矩阵中的参数进行修正;中控处理器根据比对结果调节水闸的开度。本发明通过将中控处理器与云端数据库相连,在中控处理器对水闸进行监测时,能够通过云端数据库检索水闸所处地区在一年间各个时期的环境参量,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环境参量分别计算出对应的修正系数a,通过使用a对预设的监控量进行修正,使水闸能够分别应对不同时期内水流的变化,排除了环境参数对水闸泄水性的影响,提高了所述方法的监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水闸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水闸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防汛更是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防汛信息化水平不高,以往的人工观测数据误差大,系统维护难,易误大事。一旦遇上反常气象,各大水库、水闸的防汛安全令人担忧,同时也给城市防洪造成巨大压力,根据以往水利项目和水利行业的特点,对于水库、河道等重要设施的监控项目,往往涉及的地理范围比较广,监控点比较分散,网络监控用户又比较多,各个水利部门需要层层监管,而且对于大规模的监控项目对系统稳定性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尽量减少日后的设备维护工作。
现有的水闸监控装置仅能够对水闸附近的水位高度进行监测,却不能够考虑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的环境因素差异对水闸泄水性造成的影响,同时,在同一地点的不同季节,水闸所处环境中的各项环境因素也会存在差异,导致水闸虽使用了标准的监控参数,但由于受到环境因素影响,仍会出现水闸崩溃垮塌的现象,泄水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水闸监控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根据环境因素的改变对水闸进行针对性监控导致的监控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水闸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分别将指定的检测设备与中控处理器相连,并将各检测设备安装在水闸对应的位置上;
步骤2:中控处理器通过云端数据库检索水闸所处地域在特定时间区间内的各项环境参数的浮动情况;
步骤3:中控处理器在检索完成后会建立预设环境矩阵,并在水闸运行时根据所处的时间区间建立多个区间预设环境矩阵和对应的修正系数;
步骤4:中控处理器根据所处时间区间使用对应的修正系数对预设参数矩阵中的各项预设参数进行修正;
步骤5:在水闸运行时,各检测设备会分别检测对应的参量并将检测值输送至中控处理器内;
步骤6:中控处理器对各所述设备输送的检测值进行统计和计算,将统计和计算完成的检测值与修正后预设参数矩阵中的对应参数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调节水闸的开度以防止水坝中水积蓄过多将水闸冲垮。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设备包括:
设置在水闸闸门朝向进水方向一侧,用以检测闸门承受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均匀设置在水闸闸门朝向进水方向一侧,用以检测闸门内水位的水位计;
设置在闸门出水口处,用以检测闸门泄水流量的流量检测器;
设置在水闸闸门朝向进水方向一侧的底部,用以检测水闸内积沙量的积沙检测器;
设置在水闸各闸门内,用以检测水闸闸门开度的开度检测器,当中控处理器开启闸门时,开度检测器会实时检测闸门的开度并将检测值输送至中控处理器,当闸门开度达到指定值时,中控处理器控制闸门停止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昌(福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日昌(福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84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