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卡车用活塞式缓速制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69973.2 | 申请日: | 2020-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61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林;郑卫国;王明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林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14 | 分类号: | F16D65/14;F16D121/04;F16D12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卡车 活塞 式缓速 制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卡车用活塞式缓速制动系统,涉及车辆制动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发动机、传递发动机动力的动力轴、接受动力轴传动的变速箱、设置在动力轴上的盘式制动器、后桥以及对后桥进行制动的活塞式制动器。本发明通过用活塞式制动器取代现有的鼓式制动器,具有克服现有的鼓式制动器存在缺陷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车用活塞式缓速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系统是指对汽车某些部分(主要是车轮)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的一系列专门装置。制动系统作用是: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现有技术中,对大型卡车进行制动一般采用鼓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存在许多的缺点,例如散热性能差,当遇到长下坡时,长时间刹车会导致热量的堆积,轮鼓在高温影响下较易发生极为复杂的变形,容易产生制动衰退和振抖现象,从而引起制动效率下降;且鼓式制动器整体质量较重,使用数量较多,不利于车辆的轻量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车用活塞式缓速制动系统,通过用活塞式制动器取代现有的鼓式制动器,克服现有的鼓式制动器存在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卡车用活塞式缓速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种卡车用活塞式缓速制动系统,包括发动机、传递发动机动力的动力轴、接受动力轴传动的变速箱、设置在动力轴上的盘式制动器、后桥以及对后桥进行制动的活塞式制动器;变速箱上设置有将变速箱变速输出后的转速传递给后桥的传动轴;所述活塞式制动器包括活塞以及与后桥或者传动轴机械连接并传递活塞阻力的连接机构;活塞包括套筒、与套筒的内壁紧密抵接并且滑动连接在套筒内壁的活塞块、固定在活塞块一侧的活塞杆、固定在活塞杆设置在套筒远活塞杆一端的球阀,球阀上设置有带动球阀运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非制动运行时,套筒内的活塞块做活塞运动;制动时,驱动件带动球阀工作,控制球阀将套筒靠近球阀的一端的开口缩小或者完全闭合,此时活塞块做活塞运动,活塞块会将活塞块与球阀之间的气体进行压缩,增加活塞块移动的阻力,活塞块移动的阻力通过连接机构传递给传动轴,降低后桥的转速,对车辆进行制动。完全制动时,通过驾驶室内设置的盘式制动器实现车辆停止的手刹。由于活塞式制动器的质量较小,便于实现制动的轻量化;且活塞式制动器遇到连续下坡时,不会因长时间刹车会导致的热量堆积而造成刹车质量的下降,并且能够减少刹车过程中抱死情况的出现,克服鼓式制动器的缺陷。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传动轴同轴转动的缺齿轮和设置在缺齿轮外围的移动框;所述活塞的数量为偶数组,对称设置在移动框的两端,且位于移动框两端的活塞杆与移动框固定连接;移动框的内壁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有与缺齿轮啮合的下齿条和上齿条,且缺齿轮在转动时,能够与下齿条或者上齿条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缺齿轮转带动移动框做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活塞块在套筒内运动,当球阀关闭时产生运动的阻力,通过缺齿轮与移动框的配合,便于活塞块的运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桥包括右输出轴、左输出轴、从动齿轮、与右输出轴同轴转动并且位于右输出轴靠近左输出轴一端的右半轴齿轮、与左输出轴同轴转动并且位于左输出轴靠近右输出轴一端的左半轴齿轮以及同时与右半轴齿轮和左半轴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从动齿轮的轮盘上固定有支撑架,行星齿轮与支撑架转动连接;主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所述活塞式制动器还包括与后桥齿轮连接的第一制动齿轮以及由第一制动齿轮进行传动的曲轴;活塞还包括固定在活塞杆靠近曲轴的一端并且与曲轴铰接的连接块。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制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制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制动时,活塞的阻力传递给从动齿轮,通过从动齿轮运行的阻力而降低左输出轴和右输出轴的输出转速,实现车辆的制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林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林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99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