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盾构隧道下穿狭小既有地下空间处的连通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74897.4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6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朱雁飞;侯永茂;马元;管攀峰;赵玉同;沈磊;熊胜;陈毅华;夏能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18;E21D11/38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宋小光 |
地址: | 20023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盾构 隧道 狭小 既有 地下 空间 连通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隧道下穿狭小既有地下空间处的连通结构,包括:开设于地下空间的底板上的孔洞;于孔洞处打设于地下空间与盾构隧道间土体内的第一管节,在第一管节向土体内打入的过程中挖除第一管节内的土体,第一管节内部形成有第一连通空间;于孔洞处对应第一管节向下打设第二管节,第二管节的内部形成有与第一连通空间相连通的第二连通空间,在第一管节下压的过程中挖除第一管节内的土体;及设于盾构隧道的顶部并与孔洞的位置相对应的钢管片,钢管片与第一管节固定连接,且钢管片对应第一连通空间开设有连通口,通过连通口使得第一连通空间与盾构隧道相连通。本申请解决了低净空、狭小既有地下空间与盾构隧道之间无法施工连通结构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盾构隧道下穿狭小既有地下空间处的连通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人口密度的急剧增加,受土地资源、环境保护、天然屏障等约束条件的限制,在城市核心区修建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盾构法隧道已逐渐成为唯一的选择。盾构隧道一般间隔一段距离就需要与地面建立空间联系以满足通风、排线、检修等要求。由于城市核心区的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的修建一般晚于地面建筑建造时间,盾构隧道一般需要下穿地面建筑从而导致地面没有空间施工围护结构来建造盾构隧道与地面的竖向连接通道。若采用拆除重建的方法,虽然可以解决盾构隧道与地面空间的联系问题,但是将会对既有建筑、城市运行、市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既有建筑的地下室空间由于没有考虑后续使用要求,普遍存在净空低、空间狭小的问题,对于既有建筑向下增建地下空间的情况也是存在净空低、空间狭小的问题,针对净空低、空间狭小的既有地下空间通常是避开该既有地下空间处再施工盾构隧道与既有地下空间的连通结构。但是实际施工中,经常存在既有地下空间占地面积较大无法避开或根据盾构隧道设计要求必须于低净空、狭小既有地下空间与盾构隧道之间施工连通结构的复杂施工情况。
因此,亟待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连通低净空、狭小既有地下空间与盾构隧道的盾构隧道下穿狭小既有地下空间处的连通结构及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盾构隧道下穿狭小既有地下空间处的连通结构及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的低净空、狭小既有地下空间与盾构隧道之间无法施工连通结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盾构隧道下穿狭小既有地下空间处的连通结构,包括:
开设于所述地下空间的底板上的孔洞;
于所述孔洞处打设于所述地下空间与所述盾构隧道间土体内的第一管节,在所述第一管节向土体内打入的过程中挖除所述第一管节内的土体,所述第一管节的内部形成有第一连通空间;
于所述孔洞处对应所述第一管节向下打设若干个第二管节,所述第二管节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通空间相连通的第二连通空间,且通过若干个所述第二管节下压所述第一管节而使得所述第一管节的端部与所述盾构隧道的顶部相接,在所述第一管节下压的过程中挖除所述第一管节内的土体;以及
设于所述盾构隧道的顶部并与所述孔洞的位置相对应的钢管片,所述钢管片与所述第一管节固定连接,且所述钢管片对应所述第一连通空间开设有连通口,通过所述连通口使得所述第一连通空间与所述盾构隧道相连通。
本发明通过于地下空间的底板上开设孔洞,于该孔洞处向地下空间与盾构隧道间土体内依次打入第一管节和若干个第二管节,并下压第一管节和若干个第二管节,直至第一管节的端部与盾构隧道顶部的钢管片相接,通过将第一管节的端部与钢管片焊接固定,使得第一连通空间与盾构隧道相连通,由于第二连通空间与第一连通空间、地下空间相连通,从而实现将盾构隧道与地下空间连通,解决了低净空、狭小既有地下空间与盾构隧道之间无法施工连通结构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48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