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焊缝检验装置及检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76726.5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18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许飞;陈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B5/02 | 分类号: | G01B5/02;G01B5/06;G01B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焊缝 检验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焊缝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尺、第一连接滑块和第二连接滑块;
所述第一连接滑块、所述第二连接滑块沿所述主尺的长度方向在所述主尺上可自由滑动或定位;
所述主尺上的一端垂直设有第一检测尖端,所述第一连接滑块垂直所述主尺的长度方向上设有第二检测尖端,所述第一检测尖端和所述第二检测尖端的尖部均位于同一检测水平线上;
所述第二连接滑块包括高度检测尺和第三检测尖端,所述第三检测尖端沿着所述高度检测尺的长度方向连接在所述高度检测尺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且所述高度检测尺相对所述主尺的垂直方向可自由滑动或定位,所述第三检测尖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尖端与所述第二检测尖端之间的空间上;
所述第一检测尖端与所述第二检测尖端共面设置,所述第三检测尖端贴合所述第一检测尖端与所述第二检测尖端的所在平面设置;
所述主尺相对所述第一检测尖端的另一端设有手柄,所述手柄沿所述主尺长度方向设有平行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所述第一滑道上设有沿所述第一滑道可移动或定位的第一推扭,所述第二滑道上设有沿所述第二滑道可移动或定位的第二推扭,所述第一推扭与所述第一连接滑块连接,所述第二推扭与所述第二连接滑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焊缝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滑块和所述第二连接滑块套设在所述主尺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焊缝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检测尺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滑块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焊缝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滑块上设有第一检测显示仪,所述第二连接滑块上设有第二检测显示仪;所述第一检测显示仪用于检测并显示所述第二检测尖端相对所述第一检测尖端的距离,所述第二检测显示仪用于检测并显示所述高度检测尺移动的距离以及用于检测并显示所述第三检测尖端相对所述第一检测尖端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焊缝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置的外置显示仪,所述外置显示仪用于显示所述第二检测尖端相对所述第一检测尖端的距离、显示所述高度检测尺移动的距离以及显示所述第三检测尖端相对所述第一检测尖端的距离。
6.一种焊缝的检验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焊缝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所述第一连接滑块,将所述第一检测尖端和所述第二检测尖端的尖部交汇于一点,记录此时所述第一连接滑块在所述主尺上的刻度为第一刻度;
将所述第一检测尖端和所述第二检测尖端分别位于焊缝两侧的焊趾部位,记录此时所述第一连接滑块在所述主尺上的刻度为第二刻度,则所述第二刻度与所述第一刻度之间的距离为焊缝的熔宽。
7.一种焊缝的检验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焊缝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所述第一连接滑块、所述第二连接滑块,将所述第一检测尖端、所述第二检测尖端和所述第三检测尖端的尖部交汇于一点;
将所述第一检测尖端和所述第二检测尖端分别位于焊缝两侧的焊趾部位;
记录此时所述高度检测尺在所述第二连接滑块上的刻度为第三刻度;
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滑块和所述高度检测尺,使得所述高度检测尺位于焊缝的余高的正上方;
再移动所述高度检测尺直至所述第三检测尖端与焊缝的余高接触,记录此时所述高度检测尺在所述第二连接滑块上的刻度为第四刻度;
所述第四刻度与所述第三刻度之间的距离为焊缝的余高值。
8.一种焊缝的检验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焊缝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所述第一连接滑块、所述第二连接滑块,将所述第一检测尖端、所述第二检测尖端和所述第三检测尖端的尖部交汇于一点;
将所述第一检测尖端和所述第二检测尖端分别位于焊缝两侧的焊趾部位;
记录此时所述高度检测尺在所述第二连接滑块上的刻度为第五刻度;
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滑块和所述高度检测尺,使得所述高度检测尺位于焊缝的咬边或凹陷正上方;
再移动所述高度检测尺直至所述第三检测尖端与咬边或凹陷接触,记录此时所述高度检测尺在所述第二连接滑块上的刻度为第六刻度;
所述第六刻度与所述第五刻度之间的距离为焊缝的咬边深度或凹陷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672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箱拱节段及其组拼方法
- 下一篇: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