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托换筏板基础的结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1655.8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6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汪太珩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8 | 分类号: | E02D27/48;E02D17/08;E02D5/3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朱法恒 |
地址: | 550006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灌注 桩基础 托换筏板 基础 结构 方法 | ||
1.一种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托换筏板基础的结构,包括既有框架柱(1)和既有筏板基础(2)、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3)、人工施工孔(4)以及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5),其特征在于:在既有框架柱(1)周边的既有筏板基础(2)上开设有人工施工孔(4),同时在既有筏板基础(2)的底部开挖有施工空间(6),所述的施工空间(6)与人工施工孔(4)连通,在既有筏板基础(2)的底部设有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5),在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5)内浇筑有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3),且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3)布置于既有框架柱(1)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托换筏板基础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施工孔(4)布置于既有框架柱(1)周边非柱间条带位置的既有筏板基础(2)上,且人工施工孔(4)可开设位置一共有四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托换筏板基础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3)及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5)的中心与既有框架柱(1)的中心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托换筏板基础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施工孔(4)的开孔尺寸不小于800mm。
5.一种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托换筏板基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既有框架柱(1)周边非柱间条带位置的既有筏板基础(2)上开设人工施工孔(4),同时在既有筏板基础(2)的底部开挖施工空间(6),使施工空间(6)与人工施工孔(4)连通,施工空间(6)与人工施工孔(4)施工完毕后,即可采用人工方式在既有框架柱(1)下施工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5),待开挖至设计要求的持力层后,在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5)内浇筑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3),使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3)支撑在既有框架柱(1)的底部,从而达到采用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3)托换既有筏板基础(2)的目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托换筏板基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浇筑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3)时,采用掺加8%~12%微膨胀剂的商品混凝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托换筏板基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5)由两节以上的单体护壁组成,每节单体护壁的高度应不大于500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托换筏板基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筏板基础(2)底部与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3)接触的位置进行凿毛施工,以确保新旧混凝土的可靠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托换筏板基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3)的桩身钢筋采用植筋工艺锚入既有筏板基础(2)内,且植筋长度不小于植筋直径的1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165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混凝土敷设用的夯实抹平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向纠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