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托换筏板基础的结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1655.8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6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汪太珩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8 | 分类号: | E02D27/48;E02D17/08;E02D5/3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朱法恒 |
地址: | 550006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灌注 桩基础 托换筏板 基础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托换筏板基础的结构及方法,该结构包括既有框架柱和既有筏板基础、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人工施工孔以及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在既有框架柱周边的既有筏板基础上开设人工施工孔,同时在既有筏板基础的底部开挖有施工空间,所述的施工空间与人工施工孔连通,在既有筏板基础的底部设有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在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内浇筑有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本发明在既有框架柱下增设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直接将上部荷载传递至更好的地基持力层之上,避免了传统高压注浆加固的不均匀性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在减少工期、投资的同时也可最大程度上降低社会负面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托换筏板基础的结构及方法,属于地基基础加固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筏板基础以其良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成为现阶段我国工程建设中常用的基础形式,但筏板基础下地基岩土力学性能存在差异时也常常会引起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导致房屋出现开裂、倾斜等不良后果。此时一般会采用高压注浆的方式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但由于高压注浆的不均匀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往往导致加固处理后的效果并不理想,若再次对房屋地基基础进行加固时容易进一步加大社会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理简单且安全可靠的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托换筏板基础的结构及方法,能够确保地基基础加固的有效性,减少工期和投资的同时,也可最大程度上降低社会负面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托换筏板基础的结构,包括既有框架柱和既有筏板基础、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人工施工孔以及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在既有框架柱周边的既有筏板基础上开设人工施工孔,同时在既有筏板基础的底部开挖有施工空间,所述的施工空间与人工施工孔连通,在既有筏板基础的底部设有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在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内浇筑有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且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布置于既有框架柱的正下方。
进一步,所述人工施工孔布置于既有框架柱周边非柱间条带位置的既有筏板基础上,人工施工孔可开设位置一共有四个。
进一步,所述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及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的中心与既有框架柱的中心重合。
进一步,所述人工施工孔的开孔尺寸不小于800mm,以满足施工空间要求。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托换筏板基础的方法,首先在既有框架柱周边非柱间条带位置的既有筏板基础上开设人工施工孔,同时在既有筏板基础的底部开挖施工空间,使施工空间与人工施工孔连通,施工空间与人工施工孔施工完毕后,即可采用人工方式在既有框架柱下施工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待开挖至设计要求的持力层后,在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内浇筑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使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支撑在既有框架柱的底部,从而达到采用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托换既有筏板基础的目的。
上述方法中,浇筑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时,采用掺加8%~12%微膨胀剂的商品混凝土。
上述方法中,所述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由两节以上的单体护壁组成,每节单体护壁的高度应不大于500mm。
上述方法中,所述既有筏板基础底部与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接触的位置进行凿毛施工,以确保新旧混凝土的可靠连接。
上述方法中,所述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的桩身钢筋采用植筋工艺锚入既有筏板基础内,且植筋长度不小于植筋直径的15倍。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在既有框架柱下增设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直接将上部荷载传递至更好的地基持力层之上,避免了传统高压注浆加固的不均匀性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因此,本发明能够确保地基基础加固的有效性,减少工期和投资的同时,也可最大程度上降低社会负面影响。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16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混凝土敷设用的夯实抹平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向纠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