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保护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车机端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2327.X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2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马资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27 | 分类号: | B60L58/27;B60L58/26;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33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张燕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保护 方法 系统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车机端 | ||
1.一种电池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适应于新能源汽车,所述电池保护方法包括:
检测是否发生受电池温度影响的事件;若是,启动用于检测电池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实时获取所述电池的温度;若否,则返回检测是否发生受电池温度影响的事件的步骤;
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处于下降状态;若处于下降状态,则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低于温度下降阈值;若是,则启动电池保温策略;若否,则返回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处于下降状态的步骤;若处于上升状态,则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高于温度上升阈值;若是,则启动温度降温策略;若否,则返回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处于下降状态的步骤;其中,所述温度下降阈值是根据电池性能预先设定的下降阈值,所述温度上升阈值是根据电池性能预先设定的上升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池温度影响的事件包括车辆的导航事件或车辆的充电事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受电池温度影响的事件为车辆的导航事件时,所述电池保护方法还包括判断导航距离是否大于导航阈值;若是,则转入所述启动用于检测电池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实时获取所述电池的温度的步骤;若否,则结束进程;其中,所述导航阈值是根据电池性能预先设定的续航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温策略包括启动电池的加热系统,通过所述加热系统使电池温度上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系统采用电池管理系统;启动电池保温策略的步骤包括:
编辑保温控制指令至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在收到所述保温控制指令后,控制包围着电池的保温加热材料加热所述电池;
实时获取所述电池的当前温度,并判断当前温度是否超过加热上限阈值;若是,则发出保温加热关闭指令至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若否,则指示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机型控制保温加热材料加热所述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降温策略包括启动电池的散热系统,通过所述散热系统使电池温度下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系统采用循环冷却管路或风扇;所述启动温度降温策略的步骤包括:
编辑散热指令至所述循环冷却管路或风扇;所述循环冷却管路在收到所述散热指令后,循环冷却管路控制管路中液体循环流动,以吸收所述电池所散发的热量;所述风扇在收到所述散热指令后,启动并外抽所述电池散发的热量;
实时获取所述电池的当前问题,并判断当前温度是否低于降温下限阈值;若是,则发出散热关闭指令至所述循环冷却管路或风扇;若否,则指示所述循环冷却管路或风扇继续为所述电池散热。
8.一种电池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适应于新能源汽车,所述电池保护系统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发生受电池温度影响的事件;若是,启动用于检测电池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实时获取所述电池的温度;若否,则返回检测是否发生受电池温度影响的事件的步骤;
控制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处于下降状态;若处于下降状态,则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低于温度下降阈值;若是,则启动电池保温策略;若否,则返回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处于下降状态的步骤;若处于上升状态,则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高于温度上升阈值;若是,则启动温度降温策略;若否,则返回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处于下降状态的步骤;其中,所述温度下降阈值是根据电池性能预先设定的下降阈值,所述温度上升阈值是根据电池性能预先设定的上升阈值。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电池保护方法。
10.一种车机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车机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电池保护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232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乒乓球袖袋
- 下一篇:卫星通信中的小区接入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