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纤的制造工艺及其下丝口边缘强化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2423.4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3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苏汉明;王夏立;何成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昆集团浙江恒腾差别化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35 | 分类号: | D04H1/435;D04H1/485;D04H1/70;D06C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孙艾明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纤 制造 工艺 及其 下丝口 边缘 强化 结构 | ||
1.一种化纤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化纤纤维层的制备:将POY纤维由喂棉机送入梳理机进行梳理,形成纤维网;将该纤维网输送给铺棉机,铺叠形成化纤纤维层;
S2将经步骤S1针刺加固后的抗皱纤维半成品置于成型模具内进行模压成型,首先上模抽真空,抽真空时间为10~20秒,压力为0.01~0.02MPa,在抽真空的同时通入高温蒸汽;保持真空度,继续通入高温蒸汽进行加热成型,蒸汽压力为0.6~2MPa,蒸汽温度为105~115℃,加热成型的压力为5~10MPa,成型时间为40~60秒;
S3冷却:将经步骤S2处理后的纤维半成品放入冷却治具,在常温下进行冷却定型,冷却时间为30~45秒;
S4将经步骤S3冷却后的纤维半成品切割成所需的外形尺寸,得到纤维成品。
2.一种化纤的下丝口边缘强化结构,包括石棉层(1)和双侧夹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侧夹层(2)位于所述石棉层(1)的上、下侧表面,所述双侧夹层(2)上有相向保护板(3),所述相向保护板(3)为自位于上、下侧的所述双侧夹层(2)靠近所述石棉层(1)的边缘相向延展的平面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化纤的下丝口边缘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侧夹层(2)上有双层抗压部,所述双层抗压部包括外耐压层(4)和内耐压层(5),所述外耐压层(4)和所述内耐压层(5)为中空板,在所述外耐压层(4)和所述内耐压层(5)内有水平连续延伸的弯曲弧板(6),位于所述外耐压层(4)内的弯曲弧板(6)密度大于位于所述内耐压层(5)内的弯曲弧板(6)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化纤的下丝口边缘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耐压层(5)上有防止窜风的端口防窜风部(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化纤的下丝口边缘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防窜风部(7)为位于所述弯曲弧板(6)内的凸起,所述端口防窜风部(7)靠近所述内耐压层(5)的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化纤的下丝口边缘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防窜风部(7)上有迎风弧面(8),所述迎风弧面(8)为自所述端口防窜风部(7)的外侧下边缘自下而上向所述内耐压层(5)的内部弯曲延展的弧形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化纤的下丝口边缘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防窜风部(7)上有缓流面(9),所述缓流面(9)为自所述端口防窜风部(7)的内侧上边缘自上而下向所述内耐压层(5)的内部倾斜延展的斜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化纤的下丝口边缘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口防窜风部(7)上还有用于向所述内耐压层(5)鼓气的鼓撑孔(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化纤的下丝口边缘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鼓撑孔(10)为自所述端口防窜风部(7)的上表面向下凹陷的直条凹槽,所述鼓撑孔(10)的延伸方向为垂直所述内耐压层(5)的外边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昆集团浙江恒腾差别化纤维有限公司,未经桐昆集团浙江恒腾差别化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242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的配方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线盒自动下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