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腔管件弯曲成型方法及贴形压弯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3886.2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7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尚建花;解焕阳;林超;田原;刘春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凌云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凌云汽车技术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6/049 | 分类号: | B21D26/049;B21D26/041;B21D26/047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周晓萍 |
地址: | 20170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腔 弯曲 成型 方法 贴形压弯 模具 | ||
一种空腔管件弯曲成型方法及贴形压弯模具,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备料;b、加热;c、通气;d、合模压弯成型;f、排气冷却;e、切头。本发明还提供完成上述方法的贴形压弯模具。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可以对多种不同截形或变曲率的封闭截面构件进行弯曲热成型加工,适用范围宽泛;2、利用高温状态材料塑性好、易变形的特点进行贴形弯曲加工,产品成型质量好且不易回弹;3、管料在热成型加工的同时进行了热处理,可以省却热处理工序,在提高产品性能的同时,加快了生产节奏,降低了生产成本弯曲加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加工技术,特别是空腔管件弯曲成型方法及贴形压弯模具。
背景技术
基于汽车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递增,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要求,兼顾成本成为汽车行业重点研究课题。汽车各部件从设计到制造装配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控制,在保证性能的同时降低重量及生产成本,需要从材料选择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综合考虑。为保证结构强度及兼顾产品轻量化,结构件多选用钢或铝合金及复合材料。但是铝合金和复合材料成本高,目前比较常用的仍是钢材。为保证结构件的强度及扭转刚度,结构件截面一般设计为封闭截面,如车顶纵梁、车顶前后梁、前部侧车架、下边梁、车柱等。目前,采用普通钢管料的生产工艺,是将管料成形加工制成一定截面的产品件后,再经淬火处理以提高产品强度。存在的问题是:对于较为复杂截面产品件成型加工产品质量不易保证,尤其是对封闭的异性截面成型加工产品加工难度大且生产成本高;成型加工后需再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强度,这样,延长了工艺过程,提高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型加工和热处理一次完成、加工质量好的空腔管件弯曲成型方法及贴形压弯模具。
本发明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空腔管件弯曲成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备料:按照产品件成型后周长尺寸取等周长的圆截面管料;
b、加热:将管料放置到贴形压弯模具的支撑装置上,由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加热温度850℃-930℃;
c、通气:所述管料两端由密封头密封,管料的密闭空腔内通入气体,气体压力60MPa-75MPa;
d、合模压弯成型:上模下行合模,将管料实行贴形压弯加工至产品件所需截形,合模后保压4-8秒;
f、排气冷却:排出产品件密闭空腔内的气体,压弯模具的上下模中通入冷却水,对成型料进行模内冷却至180℃-220℃;
e、切头:由贴形弯曲模具上取下产品件,自然冷却至室温,切除两端废料。
一种贴形压弯模具,包括底座、上模、下模,支撑装置,密封供气装置和加热装置,下模安装在底座上,两套支撑装置对称设置在下模两侧,支撑装置安装在底座上,密封供气装置设置两套,每套密封供气装置分别安装在各支撑装置的转动架上,所述加热装置设有加热件支撑气缸,加热件支撑气缸连接加热件,加热件对应产品管料。
上述贴形压弯模具,各支撑装置分别设有转动轴、转动架和支撑转动轴的两个轴承座,轴承座固定在底座上,转动架与转动轴固定,转动架上设有安装密封头的密封头孔。
上述贴形压弯模具,所述密封供气装置包括密封气缸和密封头,密封气缸经连接板与转动架固定连接,密封气缸活塞杆连接密封头的一端,密封头穿过密封头孔、与密封头孔滑动配合,密封头的另一端为封堵产品件孔口的密封端,密封头设有气路通道,气路通道供气管路,供气管路连通气源。
上述封闭空腔截面高强度构件弯曲成型方法,加热件支撑气缸经立板与底座固定,加热件支撑气缸活塞杆垂直于管料,加热件支撑气缸活塞杆经加长杆连接铜排固定架,П形的铜排固定架内装配导电铜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凌云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凌云汽车技术分公司,未经上海凌云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凌云汽车技术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38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