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助力排尿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91787.9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15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旗新;陈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超奇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00;A61M2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21404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助力 排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助力排尿器及控制方法,助力排尿器包括排尿管,排尿管外设有定位气囊;柱塞泵,柱塞泵包括泵体和柱塞,泵体外设有励磁线圈;头部控制器,头部控制器包括传感器、处理器、电源和壳体。本发明通过将柱塞泵与排尿管连接,排尿管通过定位气囊固定在尿道中。头部控制器用于控制柱塞泵的启闭,当需要排尿时,头部控制器控制柱塞泵启动,从而尿液被柱塞泵驱动流经排尿管后流出,可解决膀胱收缩无力适应症患者的问题。另外,由于尿液排出时具有一定的速度,因此尿液能冲刷尿道,保持尿道卫生。又由于排尿管无需延伸至体外,提高了使用者活动的方便性,减少了不适感,并且排尿后尿道可以自然收缩,维持了收缩功能,也降低了感染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中的一种助力排尿器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当人体的膀胱神经、膀胱肌肉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出现流出道的机械性梗阻,即会造成排尿的困难,或膀胱颈口松弛,甚至出现尿失禁现象。因此,早在1600年前,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曾有记载,尿闭时用大葱导尿的“传说”;到了1860年,法国那力敦医生才发明了橡胶导尿管,至今我们有了双腔、三腔、硅胶、橡胶、超滑、抗菌等导尿管,解除排尿障碍。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人民对生活素质要求的提高,排尿障碍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如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疾病,尿道狭窄重建,尿失禁等患者,昏迷的患者,一些临终关怀的患者,等等都需要更好的设备和医疗。然而,现有的导尿术大都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引流术,参照中国发明专利CN207980155U公开的一种防倒流导尿管,其导尿管的尾部伸出尿管,在术后的医学管理上容易造成感染、损伤,在人文关怀方面上造成人性的自卑,在人的社会活动中造成携带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助力排尿器及控制方法,其能减少对人体的损伤。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助力排尿器,其包括柔性的排尿管,所述排尿管的外侧设有N个环形的定位气囊,各定位气囊沿排尿管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定位气囊可涨缩,N为大于1的正整数;柱塞泵,所述柱塞泵与排尿管的入口端连接,所述柱塞泵包括管状的泵体和至少两个永磁的柱塞,所述泵体的外侧沿轴向方向设有至少两个用于驱动柱塞的励磁线圈,各所述柱塞分别与励磁线圈一一对应,所述柱塞均活动安装在泵体内,且能沿泵体的轴向方向移动,相邻的两个柱塞磁场方向相反,各所述柱塞上分别设有止回阀,各所述止回阀的导流方向相同,均指向排尿管;头部控制器,所述头部控制器通过颈管与柱塞泵连接,所述颈管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头部控制器包括传感器、处理器、电源和壳体,所述处理器和电源均位于壳体中,所述电源通过处理器分别与各励磁线圈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传感器电连接。
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包括弯曲传感器,所述弯曲传感器的一端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弯曲传感器的另一端能与膀胱的内壁相抵接。
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壳体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排尿管的内壁设有N个分别连通至各定位气囊的通液口,各所述通液口上分别设有液压阀,所述通液口沿排尿管的轴向方向间隔分布,相邻的两个通液口之间的连线不与排尿管的轴向方向平行。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排尿管内设有刚性的内衬薄管,所述内衬薄管的外侧与排尿管的内壁相接,且覆盖所有通液口,所述内衬薄管上设有N个分别与通液口一一对应的管通孔。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最靠近头部控制器的定位气囊的外径大于其与定位气囊的外径。
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助力排尿器还包括位于体外的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能对所述电源无线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超奇,未经诸超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17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液两相凉茶渣发酵工艺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甘草木仔冻干片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