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重组白介素-2内毒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2544.7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3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朱文瑾;李浛民;陈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博睿瀚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4/55 | 分类号: | C07K14/55;C07K1/18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邢丽艳;洪珊珊 |
地址: | 315194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重组 白介素 内毒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除重组白介素‑2内毒素的方法,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去除重组白介素‑2内毒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pH为7.0~7.5的重组白介素‑2样品Ⅰ中添加阴离子助溶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混匀形成重组白介素‑2样品Ⅱ;在重组白介素‑2样品Ⅱ中加入氯化钠至其浓度为0.8~1.2mol/L,形成重组白介素‑2样品Ⅲ,将所述重组白介素‑2样品Ⅲ通过弱阴离子高效液相色谱柱进行动态吸附;采用平衡液对弱阴离子高效液相色谱柱进行第一次洗脱,所述平衡液中含有浓度为0.8~1.2mol/L的氯化钠,然后采用洗脱液进行第二次洗脱,收集第二次洗脱的洗脱液,本发明去除重组白介素‑2内毒素的方法具有内毒素去除效率高、回收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去除重组白介素-2内毒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1976年,Morgrn等首次发现在丝裂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或称条件培养基(Conditionalmedium,CM)中存在一种细胞因子,能选择性地维持T淋巴细胞在体外长期生长,人们将该因子称为T细胞生长因子(Tcellgrowthfactor,TCGF)。1979年瑞士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淋巴因子会议上将联系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因子统称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并将由激活的T细胞产生的、在淋巴细胞间起相互作用的因子,即TCGF称为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
IL-2主要由活化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特别是CD4+T细胞)产生,为一种糖蛋白,具有广泛生物活性,能使T细胞在试管内长期存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1983年基因工程(重组)IL-2的问世,使得IL-2的研究取得了更大的进展。人们发现IL-2除了作用于T细胞外,还可作用于多种免疫效应细胞,包括B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IL-2可刺激能产生抗体的B细胞增殖并能诱导产生新型的杀伤细胞即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故IL-2成为调控免疫应答的重要因子,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改善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可提高人体对病毒,细菌,原虫等感染的免疫应答,清除体内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等。还可以增进抗体和干扰素的分泌,可刺激产生IFN-γ和TNF-α,β;促进Th的增殖和激活;活化中性粒细胞;刺激NK和肿瘤侵润淋巴细胞(TIL)增殖。目前,IL-2已被应用于治疗肿瘤,免疫缺陷和感染性疾病,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但是由于IL-2易被内毒素污染,限制了其治疗应用。内毒素又名脂多糖、类脂A、热源,是革兰氏阴性细菌(GNB)的细胞壁外壁层上的特有结构,其细胞壁外膜的外部脂质成分完全由内毒素分子组成,当细菌死亡时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会释放大量内毒素,一个大肠杆菌细胞内约含有200万个LPS分子。内毒素具有化学异源性,不同来源的内毒素相对分子质量变化范围可从几千到几万,且由于内毒素的两亲性使得它在水中能够形成缔合物,其缔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达400000~1000000。内毒素的化学成份主要是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LPS的分子结构非常复杂,而且不同的GNB,它的LPS化学组成也各不相同。LPS的化学结构主要分为两部分:多糖和类脂A(LipidA)。
内毒素的主要结构类脂A中含有多个磷酸根结构,因而具有较低的等电点,它的等电点只有3.1。在通常的pH条件下(pH>3.1),内毒素带有部分的负电荷。类脂A(LipidA)由氨基葡萄糖、磷酸根、10~18碳的长链脂肪酸组成,它与可溶性的O-侧链及核心分离后即难溶于水。游离后的类脂A可自身凝聚成高分子复合体,其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等,同时含有疏水性的中心及亲水性的边沿,是一种双性分子,又是酸碱两性分子,类脂A的独特结构使细菌内毒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博睿瀚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博睿瀚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25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公共卫生间隔断系统
- 下一篇: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