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施工中缆机停靠装料平台桩号识别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94093.0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7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宗立;汪志林;陈文夫;牟荣峰;杨宁;谭尧升;乔雨;徐建江;张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2 | 分类号: | H04L67/12;H04L67/125;H04W4/4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余山 |
地址: | 610042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施工 中缆机 停靠 装料 平台 识别 方法 | ||
一种混凝土施工中缆机停靠装料平台桩号识别的方法,步骤1:获取缆机主副塔及吊钩的三维位置,并获取缆机平台的放罐区域边界线的实地测量坐标;步骤2:判断缆机卸料是否完成;步骤3:计算缆机停靠坐标;步骤4:计算缆机停靠桩号。通过以上步骤实现运输车与缆机实际停靠位置的对位。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混凝土运输车匹配缆机时需要多次倒车才能准确停靠在正确桩号,这样导致混凝土入仓耗时过长,严重降低工程效率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它具体涉及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运输过程监控,尤其涉及一种可以用于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缆机停靠接料平台桩号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尤其是拱坝、重力坝等混凝土坝,受地形限制,需采用混凝土运输车将混凝土由拌合楼运输至缆机平台,再由缆机吊送入仓面进行施工。水利工程中涉及到多种标号、种类的混凝土,需通过多台缆机、混凝土运输车协同配合,运输到同一仓面的不同位置进行浇筑。在这一过程中,需保障每一次混凝土运输车能够将自身运载的混凝土快速准确的匹配对应的缆机,防止出现混凝土多次倒车的情况发生。
传统的运输车与缆机匹配,多数采用人工匹配方式,通过仓面-缆机操作室-运输车驾驶室间的无线通讯、旗语信号来传输物料运输信息。操作层面上,一般通过人工观察的模式确定缆机接料桩号,来指挥运输车倒车位置。众所周知,缆机吊罐直径为2.5m,运输车倒车对位精度要求高,在混凝土缆机吊运过程中,缆机在仓面对位移动大车的现象时有发生,施工员在判断缆机停靠桩号不准确情况时有发生,造成运输车在装料平台多次倒车,延长混凝土入仓时间。因此,可以认为,每一车混凝土的运输过程均需要进行运输车倒车匹配缆机,且缆机停靠装料平台位置不确定,仅靠人工进行确认很难避免出现误判,难免出现多次倒车现象,甚至出现混凝土入仓耗时过长后再重新铲运出仓的情况发生,不但造成财产损失和物资浪费,还严重降低了工程效率,甚至影响工程质量,需要采用精细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实时的监控分析缆机停靠桩号,在运输车倒车前进行消息提醒,避免事故发生。在混凝土运输车匹配缆机时需要多次倒车才能准确停靠在正确桩号,缆机吊罐卸料后运输车运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混凝土运输车匹配缆机时需要多次倒车才能准确停靠在正确桩号,这样导致混凝土入仓耗时过长,严重降低工程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施工中缆机停靠装料平台桩号识别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缆机主副塔及吊钩的三维位置T1(x0,y0,z0)、T2(x1,y1,z1)和P(x0,y0,z0),并获取缆机平台的放罐区域边界线的实地测量坐标D1(x0,y0,z0)、D2(x1,y1,z1)并将其分别与桩号Z1、桩号Z2对应;
步骤2:判断缆机卸料是否完成,根据缆机吊钩坐标P(x0,y0,z0)中的z0判断缆机是否卸料完成,若卸料完成,则开始计算缆机在卸料平台的停靠坐标、停靠桩号等数据;
步骤3:计算缆机停靠坐标,通过主副塔监控坐标形成直线L1(T1(x0,y0,z0),T2(x1,y1,z1)),通过缆机平台边界线边界点坐标形成直线L2(D1(x0,y0,z0),D2(x1,y1,z1)),计算L1与L2的交点K的坐标K(x,y,z),则K点坐标为缆机停靠平台坐标;
步骤4:计算缆机停靠桩号,计算缆机停靠位置K(x,y,z)与放罐区边界点D1(x0,y0,z0)的距离a1,放罐区边界点D1(x0,y0,z0)与D2(x1,y1,z1)的距离a2,进而获得缆机实际停靠的停靠桩的桩号。
通过以上步骤实现运输车与缆机实际停靠位置的对位。
在步骤2中,在判断缆机卸料是否完成时,若高程z0持续升高,且变化在5m以上,则认为卸料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40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