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材料井字梁及其成型工装、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4247.6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4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大鹏;刘希超;唐占文;丁常方;刘含洋;刘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爱思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B15/00 | 分类号: | F42B15/00;B29C33/76;B29C70/42;B29C70/54 |
代理公司: | 天津易企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42 | 代理人: | 魏凤程 |
地址: | 300304 天津市东丽区华明高***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 井字梁 及其 成型 工装 方法 | ||
1.一种复合材料井字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材料井字梁(400)是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所述的复合材料井字梁(40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井字梁的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模组件(100)、底板(200)和盖板(300);
所述芯模组件(100)用于限定待成型复合材料井字梁(400)内腔的型模;所述底板(200)连接所述芯模组件(100)的底部,所述盖板(300)连接所述芯模组件(100)的顶部;
所述芯模组件(100)包括第一插接套件(101)、第二插接套件(102)、第三插接套件(103)和第四插接套件(104),所述第一插接套件(101)的内侧端与所述第二插接套件(102)的内侧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插接套件(102)的内侧端与所述第三插接套件(103)的内侧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三插接套件(103)的内侧端与所述第四插接套件(104)的内侧端垂直连接,所述第四插接套件(104)的内侧端与所述第一插接套件(101)的内侧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插接套件(101)、第二插接套件(102)、第三插接套件(103)、第四插接套件(104)连接成复合材料井字梁(400)的型模;
所述第一插接套件(101)、第二插接套件(102)、第三插接套件(103)、第四插接套件(104)的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井字梁的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套件(101)包括第一插接块(105)和第二插接块(106);
所述第一插接块(105)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插接块(106)的长度;
所述第一插接块(105)沿其长度方向连接第一芯轴杆(107);
所述第二插接块(106)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第二芯轴杆(108),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109),所述第一连接孔(109)用于与所述第三插接套件(103)连接;
所述第二插接块(106)沿其宽度方向设有第二连接孔(110),所述第二连接孔(110)用于与所述第二插接套件(10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井字梁的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块(105)和第二插接块(106)之间设有隔离挡块(111);
所述第一插接块(105)的外侧端连接第一芯轴固定块(112),所述第二插接块(106)的外侧端连接第二芯轴固定块(113);
所述井字梁型模的中心位置连接芯块(1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材料井字梁的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插接套件之间连接角块(1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材料井字梁的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块(105)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方形、梯形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第二插接块(106)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方形、梯形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材料井字梁的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00)包括板体(201),所述板体(201)的内端面设限位槽(202),所述芯模组件(100)的底端容纳在所述限位槽(202)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材料井字梁的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201)的侧面连接第一吊环(203),所述第一吊环(203)的数量为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材料井字梁的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00)包括盖体(301),所述盖体(301)的顶面连接第二吊环(302),所述第二吊环(302)的数量为多个。
10.一种复合材料井字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芯模组装
将第一插接套件(101)、第二插接套件(102)、第三插接套件(103)和第四插接套件(104)依次连接固定,形成复合材料井字梁(400)的型模;复合材料井字梁(400)的型模成型后,通过定位件连接固定;
b.预浸料铺层
先在上述的复合材料井字梁(400)型模的表面刷涂脱模剂,根据铺层的结构设计,依次按照(0°/90°/+45°/-45°)n的顺序在复合材料井字梁(400)型模的表面铺放碳纤维预浸料,其中0°方向为复合材料井字梁(400)的每一条边的长度轴向方向,铺层过程中,预浸料对接时,保证拐角位置的连续纤维的连续性,错开上下层的对接缝位置;
c.产品装模
预浸料铺层完毕后,将上述芯模组件(100)固定在板体(201)上,并在限位槽(202)处进行定位;每个插接套件的第一插接块(105)和第二插接块(106)之间的空隙处均装入隔离挡块(111),在四个插接套件的中心位置装入芯块(114),相邻插接套件之间装入角块(115);将盖体(301)盖设在芯模组件(100)的顶部,每个第一插接块(105)的外侧端均连接第一芯轴固定块(112),每个第二插接块(106)的外侧端均连接第二芯轴固定块(113),板体(201)、芯模组件(100)、盖体(301)之间采用固定件固定;
d.产品固化
将上述固定后的产品放入烘箱内,进行升温固化;
温度采用如下方式控制:将模具在室温状态下逐渐升温至120℃,保温1h,再继续升温,使模具的温度升至180℃,保温1h,然后继续升温,使模具的温度升至200℃,保温2h,最后使模具的温度降温至60℃,在此过程中,产品的升温速率在1℃/min~2℃/min之间,降温速率≤2℃/min;
e.产品脱模
上述产品固化结束后,将成型工装从烘箱内取出,依次拆卸盖体(301)、角块(115)、隔离挡块(111)、芯块(114)、插接套件,形成复合材料井字梁(400)的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爱思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爱思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424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