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性结构、缓冲吸能结构、防撞吸能结构和汽车防撞梁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9969.0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0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昆塬;张勇;李吉祥;林继铭;赖雄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张迪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性 结构 缓冲 防撞吸能 汽车 防撞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性结构、缓冲吸能结构、防撞吸能结构和汽车防撞梁。所述手性结构包括:三个手性单元,所述手性单元包括节圆和八个韧带,所述节圆包括均匀间隔布置的四个象限点,每两个韧带界定出一韧带组,韧带组中的两个韧带的第一端相交界定出一相交点,第二端相间隔开并与该节圆相切连接,其中,节圆的圆心、相交点和节圆的其中一个象限点共线,相邻两个韧带组的韧带的第二端相交,其中,三个手性单元的节圆的圆心重合并两两垂直相交连接在所述象限点和相交点上。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具有高抗压强度和良好的吸能效果,有利于提高缓冲作用的手性结构、缓冲吸能结构、防撞吸能结构和汽车防撞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撞吸能的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手性结构、缓冲吸能结构、防撞吸能结构和汽车防撞梁。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客车碰撞安全性能备受关注,前防撞梁总成是碰撞吸能的主要总成之一,而其中防撞梁总成中的吸能盒在碰撞中通过自身压溃变形吸收碰撞能量,是防撞梁总成的重要零部件之一。
以往的客车防撞梁吸能盒结构多为截面为多边型的盒形结构,两个结构相同或对称的盒形结构分布防撞梁两侧,此盒形结构再与防撞梁连接在一起构成防撞梁总成。吸能盒对碰撞能量的吸收靠自身溃缩变形,而此种单一的吸能盒只能通过设计自身吸能筋、截面形状等来控制溃缩变形。在中高速碰撞时,吸能弱,溃缩形式不稳定,无论是对车体纵梁还是车内乘员都无法实现较好的保护,另外,无论发生何种碰撞,该吸能盒都会发生部分变形,维修过程中必须进行替换,增加了维修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高抗压强度强度和良好的吸能效果,有利于提高缓冲作用的手性结构、缓冲吸能结构、防撞吸能结构和汽车防撞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性结构,包括:
三个手性单元,所述手性单元包括节圆和八个韧带,所述节圆包括均匀间隔布置的四个象限点,每两个韧带界定出一韧带组,韧带组中的两个韧带的第一端相交界定出一相交点,第二端相间隔开并与该节圆相切连接,其中,节圆的圆心、相交点和节圆的其中一个象限点共线,相邻两个韧带组的韧带的第二端相交,其中,三个手性单元的节圆的圆心重合并两两垂直相交连接在所述象限点和相交点上。
优选的,所述手性结构由空心管制成。
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冲吸能结构,使用了所述的手性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多个间隔板,相邻两个间隔板之间连接有阵列布置的多个手性结构,相邻两个手性结构之间通过所述相交点连接。
优选的,所述手性结构的其中一个节圆与所述间隔板平行。
优选的,所述多个间隔板之间的间隔距离沿所述第一方向呈梯度变化,所述多个间隔板的厚度沿所述第一方向呈梯度变化。
优选的,所述多个间隔板之间的间隔距离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多个间隔板的厚度沿所述第一方向呈逐渐增大。
优选的,相邻两个间隔板之间的手性结构的阵列行数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呈梯度变化。
优选的,相邻两个间隔板之间的手性结构的阵列行数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多。
优选的,同一阵列的手性结构的节圆直径、韧带长度和韧带厚度相同,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不同阵列的手性结构的节圆直径、韧带长度和韧带厚度分别呈梯度变化。
优选的,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不同阵列的手性结构的节圆直径、韧带长度和韧带厚度分别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减小。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撞吸能结构,使用了所述的缓冲吸能结构,包括:一连接圆筒和两连接板,所述连接圆筒套设在所述缓冲吸能结构外,所述连接板连接盖设在所述连接圆筒的两端并抵接所述间隔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99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