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区域采全评估方法和设备、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00858.7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7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G06F16/953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汉坤律师事务所 11602 | 代理人: | 姜浩然;吴丽丽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区域 评估 方法 设备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公开涉及区域采全评估方法和设备、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并且涉及众包采集领域。所述区域采全评估方法包括:获取采集区域,其中,所述采集区域中包括一种或多种目标物;将所述采集区域划分成多个网格;基于所述多个网格中的每一个网格内的目标物的数量,计算所述每一个网格的权重;获得采集轨迹,并将所述采集轨迹映射到所述多个网格中;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采全率:Rate=A/B,其中,A为出现所述采集轨迹的所有网格的权重之和,B为所有网格的权重之和。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众包采集领域,特别涉及区域采全评估方法、区域采全评估设备、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众包采集是当前地图POI数据更新的重要来源。通过将现实地理空间划分成例如约1km*1km的区域,然后将每个区域以任务的形式投放出去,分配给指定众包用户进行指定的采集作业。
由于现实中的众包用户都是来自广大互联网用户,其作业能力、作业意愿难以把控,投放的区域回收被众包用户采集完成后,需要一种手段去衡量返回的采集结果的完整程度是多少,以便决定该区域的采集是否达到预期标准,从而对众包用户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目前,区域采全评估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案:
(1)通过单次回收的暗桩回收比例作为采全分数。根据该区域内已有的POI列表,筛选出近期被快递、实采等源验真的POI,作为该区域任务的暗桩,校验已有暗桩被本轮回收的比例,作为本轮采集的采全分数;和
(2)通过多次回收来衡量单次回收的采全分数。单次采集往往只能采集到80%左右现实存在的POI,但是通过不同用户的多次的采集往往能回收到近100%现实POI的集合(集合S)。通过单轮采集的POI集合(S1、S2…Sn)与多轮采集的POI集合S求占比,即可得到每一次采集的采全分数。
上述两种方案有一定的适用场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评价众包用户的采全程度,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
对于方案(1),其应用场景有限,且客观性不足。该方案的使用需要有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是应用的区域在采集前就存在一定数量的历史POI,第二个前提是历史POI需要在近期被验证存在过。即使满足以上两个前提条件,如果近期被验证的POI数量过少,或者验证过的POI很快就失效了(例如一个餐厅在1个月前处于营业状态,但现在已经停业了),那么最后得出的采全分数也是不够客观的。
对于方案(2),其虽然相对客观,但为了得到采全分数需要进行多次采集,需要花费成倍的成本,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难以被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采集轨迹的区域采全评估方法,所述区域采全评估方法包括:获取采集区域,其中,所述采集区域中包括一种或多种目标物;将所述采集区域划分成多个网格;基于所述多个网格中的每一个网格内的目标物的数量,计算所述每一个网格的权重;获得采集轨迹,并将所述采集轨迹映射到所述多个网格中;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采全率:
Rate=A/B;
其中,A为出现所述采集轨迹的所有网格的权重之和,B为所有网格的权重之和。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采集区域划分成多个网格包括:确定外接于所述采集区域的矩形;和根据所述矩形的尺寸确定所述网格的大小和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外接于所述采集区域的矩形包括:将所述采集区域映射到墨卡托投影坐标系中,以获得多边形;将所述多边形在墨卡托投影坐标系的X坐标轴和Y坐标轴上投影,以获得所述多边形在X坐标轴上的最小值x1和最大值x2以及所述多边形在Y坐标轴上的最小值y1和最大值y2;以及使用(x1,y1)作为所述矩形左下角坐标,(x2,y2)作为所述矩形右上角坐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格为正方形网格,所述正方形网格的宽度w根据下述公式确定:
w=a+k×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08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