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监测型减速机双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02015.0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3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金新华;周旭;莫海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国茂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9 | 分类号: | F16H57/029;F16J15/3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丁博寒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监测 减速 密封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减速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监测型减速机双密封结构,包括与壳体内壁贴合的静圈,以及与轴体外壁贴合的动圈,静圈一端的内壁与动圈的外壁为平行的两锥形面,两锥形面之间形成第一级密封结构;静圈另一端的内壁形成与锥形面连接的圆柱形腔体,双密封结构还包括与圆柱形腔体密封贴合的座体结构、压板以及设置于二者之间的弹簧,座体结构与动圈通过磁性结构贴合,且对第一级密封结构一侧进行封堵而形成第二级密封结构,静圈通过盖体压紧;还包括贯穿盖体的至少一根挤压杆,挤压杆用于调整压板的初始位置,且与压板之间设置有压力感应片,压力感应片与监测系统连接。本发明可实现减速机的有效密封,且可对密封效果进行实时智能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速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监测型减速机双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减速机的密封结构大多采用单一的接触形式,因此对加工装配要求较高,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磨损的情况,油液因泄露而进行的频繁补充以及密封结构的维护和更换等,严重的影响了客户的生产效率,且上述过程需要人员频繁的监控而及时有效的控制,给工作带来了严重的不便。
鉴于上述现有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智能监测型减速机双密封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中提供一种智能监测型减速机双密封结构,从而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监测型减速机双密封结构,设置于减速机的壳体内侧与轴体外侧之间,包括:与壳体内壁贴合的静圈,以及与轴体外壁贴合的动圈,静圈一端的内壁与动圈的外壁为平行的两锥形面,两锥形面之间形成第一级密封结构;
所述静圈另一端的内壁形成与所述锥形面连接的圆柱形腔体,双密封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圆柱形腔体密封贴合的座体结构、压板以及设置于二者之间的弹簧,所述座体结构与所述动圈通过磁性结构贴合,且对所述第一级密封结构一侧进行封堵而形成第二级密封结构,所述静圈通过盖体压紧;
还包括贯穿所述盖体的至少一根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用于调整所述压板的初始位置,且与所述压板之间设置有压力感应片,所述压力感应片与监测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磁性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座体结构与所述动圈之间,且与所述座体结构固定连接的磁性层。
进一步地,所述座体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级密封结构一侧的棱边为倒角结构,且所述磁性层相对于所述圆柱形腔体内壁向内缩进,从而在所述第一级密封结构的封堵一侧形成缓冲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座体结构外围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嵌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座体结构和压板之间设置有导向杆,用于对二者进行沿所述轴体轴向的导向。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形腔体与所述压板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压板边缘的导向带,以及设置于所述静圈内壁上,与所述导向带适配的导向槽。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杆与位于所述盖体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座体结构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弹簧端部进行容纳的槽体,所述槽体内壁与所述弹簧外壁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端口处向内缩进有一级台阶面,所述静圈边缘设置有与所述台阶面对应的凸沿,所述盖体将所述凸沿压紧于所述台阶面上。
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国茂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国茂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20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学生管理用档案存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感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