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杂环境下的智能目标识别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02183.X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2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源;章尧卿;陆巍巍;马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G05B19/05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牟晓丹 |
地址: | 26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杂 环境 智能 目标 识别 辅助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复杂环境下海上导航目标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复杂环境下的智能目标识别辅助装置,针对现有导航目标观测装置在自动识别时没有更好的升降来扩大视野和没有更好的调节位移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设有支架,支架内转动连接有外转杆,外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识别器,外转杆的上套设有两个圆板,支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托架,托架内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内转杆,内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滑块。本发明结构简单,在人工智能识别装置使用时可以升降来扩大识别的视野和方便位移调节,方便人们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AI的海上复杂环境目标识别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杂环境下的智能目标识别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海上的环境复杂,在船只在海面上时,需要总需要人来时刻天气和环境等,现有由于AI人工智能的自动识别系统可直接代替人们来观察天气和环境等。
现提出在对少数现有的人工智能识别装置在自动识别时没有更好的升降来扩大视野和没有更好的调节位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对少数现有的人工智能识别装置在自动识别时没有更好的升降来扩大视野和没有更好的调节位移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复杂环境下的智能目标识别辅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杂环境下的智能目标识别辅助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设有支架,支架内转动连接有外转杆,外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识别器,外转杆的上套设有两个圆板,支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托架,托架内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内转杆,内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滑块,外转杆套设在内转杆上,外转杆内开设有第一凹槽,两个第三滑块滑动于第一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座,支座内转动连接有第五转动杆,第五转动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长杆,两个长杆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柱体,两个柱体活动于两个圆板之间,两个长杆的一测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杆,第三转动杆的一端与第五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转动杆的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一圆柱。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柱,内转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七齿轮,托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四转动杆,第四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六齿轮,第六齿轮与第七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四转动杆的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二圆柱,第二圆柱与第一圆柱传动连接有同一个传输带。
优选的,所述框架内固定安装有底座,底座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长孔,底座内转动连接有螺杆,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五齿轮,螺杆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块,两个第二滑块分别与两个支撑柱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滑块的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框架内固定安装第一托板,第二托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框架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框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动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框架内固定安装有第二托板,第二托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框架内固定安装有顶座,顶座内开设有第二凹槽,顶座内滑动连接有齿条,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齿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顶座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长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21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