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废水副产盐资源化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04288.9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3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程棋波;魏超;赵经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天创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D3/06 | 分类号: | C01D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353 | 代理人: | 张晓红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废水 副产盐 资源 处理 方法 | ||
一种工业废水副产盐资源化处理方法,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洗盐;2)化盐;3)纳滤膜处理;4)高级氧化处理;5)絮凝;6)沉降;7)二次纳滤;8)吸附。上述一种工业废水副产盐资源化处理方法,其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技术进行氧化处理,最后用吸附剂吸附滤液,去除副产盐中的有机物及无机物效果好,精制效果得到大大提高,并将纯化后的固体盐或精制后的盐水用于其他行业如氯碱生产、烧碱生产等,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利用,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废水副产盐资源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的高盐有机废水。由于含盐量高无法直接通过生化、氧化等手段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针对高含盐有机废水主要通过蒸发进行处理,蒸发冷凝液进入生化、氧化、物化手段进一步处理,但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盐(NaCl)。由于副产盐中仍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或无机物,无法作为工业原料盐,更不能用于食用或医用,大部分厂家都堆存起来或作为危废处理。不仅造成大量氯化钠资源的浪费,而且处理不当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氯碱行业每年则消耗大量的盐用于氯碱生产,因此通过对副产盐进行精制,除去废盐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制得精制盐用于氯碱电解工艺,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申请号CN201410009835.3、CN201310184084.4、CN201611042295.4、CN201510089822.6等发明专利分别提及副产盐的资源化或者精制方法,但是在精制工艺中均有高温煅烧工序,不仅处理成本高,而且对处理场所有要求。
申请人申请的专利号CN201510441594.4、名称:一种草甘膦生产路线上副产盐的精制工艺方法的发明专利,其步骤四将得到的纳滤膜淡液调pH至2~12,再加入氧化剂进行氧化,氧化剂浓度为100~5000mg/L,氧化温度为5~60℃,氧化时间为1~5小时,所述的氧化剂为次氯酸钠、H2O2、二氧化氯、高铁酸钠和过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其缺点是:氧化效率较低,加药量较大;氧化能力与高级氧化技术比稍弱,因而处理对象不广,处理对象仅限于草甘膦副产盐中的有机物;氧化过程中引入新的物质,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后续处理过程中需除去;其步骤七将得到的盐水和沉淀污泥进行固液分离,滤液即精制盐水,其缺点是盐水中还有残存的有机物,出水TOC等指标不能稳定满足氯碱精制盐水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工业废水副产盐资源化处理方法的技术方案,其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技术进行氧化处理,最后用吸附剂吸附滤液,去除副产盐中的有机物及无机物效果好,精制效果得到大大提高,并将纯化后的固体盐或精制后的盐水用于其他行业如氯碱生产、烧碱生产等,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利用,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副产盐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针对不同的副产盐可选择全部或其中几个步骤,组成不同的处理工艺达到精制盐水标准:
1)洗盐:将待处理的固体废盐用清洗剂清洗,清洗时间为10〜60min,清洗剂用量为固体盐质量的0.1〜10倍,清洗温度为5〜60℃,清洗后进行固液分离;
2)化盐:洗后的固体盐中加入纯水,配成NaCl含量为200〜310g/L的溶液,用NaOH调节pH为6〜12;
3)纳滤膜处理:将化盐水通过纳滤膜进行分离浓缩,纳滤运行压力为2.0〜3.5MPa,温度为15-35℃,纳滤回收率为85%〜90%;
4)高级氧化处理:得到的纳滤膜淡液用NaOH调pH至8〜12,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技术进行氧化处理,臭氧浓度为50〜1000mg/L,氧化温度为5〜60℃,氧化时间为1〜5小时,催化剂为活性炭、二氧化锰、二氧化钛、氧化镁、氧化钙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
5)絮凝:将经高级氧化后的盐水再加入絮凝剂,絮凝剂的浓度为10〜1000ppm,继续慢速搅拌反应,反应温度5〜60 ℃,反应时间为0.5〜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天创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天创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42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陶瓷和玻璃陶瓷制品
- 下一篇:一种电池级无水氢氧化锂的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