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换流站无人机防电磁干扰巡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05187.3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6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袁虎强;张文渊;黄剑湘;魏金林;马正霖;阮峻;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昆明局;广州中科智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B64D45/00;B64C25/62;G05D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王华强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流 无人机 电磁 干扰 巡视 方法 | ||
1.一种换流站无人机防电磁干扰巡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获取无人机当前工作状态信息,信息包括无人机信号频率和外界电磁干扰频率;
S2、将信息传递到换流站预存的无人机信号频率以及外界电磁干扰频率进行比对,并根据不同的结果进行分别处理;
S21、当无人机信号正常,外界电磁干扰频率没有超过预存电磁干扰频率,执行S211、无人机正常行驶;
S22、当无人机信号较高,外界电磁干扰频率接近预存电磁干扰频率,执行S221切换人工控制模式,并控制无人机向回飞行;
S23、当无人机信号较差,外界电磁干扰频率等于或者超过预存电磁干扰信号,执行S231、无人机切换成自动驾驶模式,并沿之前行驶路线向回飞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流站无人机防电磁干扰巡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无人机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四个侧板(2),每个所述侧板(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远离侧板(2)的一端开设有缓冲滑槽(4),所述缓冲滑槽(4)滑动连接有缓冲杆(5),所述缓冲杆(5)处于缓冲滑槽(4)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6),所述缓冲杆(5)远离缓冲滑槽(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7),所述侧板(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块(8)和旋翼(9),所述防护块(8)的开设有防撞凹槽(10),所述防撞凹槽(10)的内壁开设有对称的限位槽(11),所述限位槽(1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2),所述限位杆(12)侧壁套接有防护弹簧(13),所述限位槽(11)内滑动连接有连接杆(15),所述连接杆(15)的侧壁固定连接限位块(14),所述限位块(14)与限位杆(12)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5)固定连接有防护板(16),所述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瓶(17),所述电瓶(1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单片机(18),所述外壳(1)上端固定连接有接收器(19),所述外壳(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摄像机(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流站无人机防电磁干扰巡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上端设置为桶状结构,且外壳(1)的低端设置为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流站无人机防电磁干扰巡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19)固定设置于外壳(1)的圆心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流站无人机防电磁干扰巡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块(8)的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防护块(8)的中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设置为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换流站无人机防电磁干扰巡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9)设置于固定槽的圆心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流站无人机防电磁干扰巡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16)的材料主要为橡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流站无人机防电磁干扰巡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18)分别电性连接电瓶(17)、接收器(19)和摄像机(2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流站无人机防电磁干扰巡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侧板(2)和防护块(8)表面均设置有碳纤维和炭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昆明局;广州中科智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昆明局;广州中科智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518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