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成本含铝钢的快速冶炼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09458.2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9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朱书成;赵迪;许少普;丁健;高照海;李红阳;康文举;石教兴;张佩;张帅;王贺;赵湖;朱先兴;袁高俭;王希彬;任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36 | 分类号: | C21C5/36;C21C7/064;C21C7/06;C21C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8 | 代理人: | 韩晓莉 |
地址: | 4745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成本 含铝钢 快速 冶炼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炼钢过程采取短流程模式生产含铝钢的方法,从铁水到连铸仅有铁水→转炉→氩站→连铸四个环节;方法如下:转炉终点钢水氧含量控制在≤600ppm;转炉出钢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石灰和萤石来造合适碱度的炉渣,钢包底吹氩强搅拌来进行搅拌脱硫;转炉出钢过程中直接加入纯铝块,纯铝块在转炉出钢结束前全部加入到钢包内;钢水出钢结束到吹氩站位置后,在吹氩后期,降低吹氩强度后加入一定量纯钙线对钢水中氧化铝夹杂进行钙化变性处理,提高钢水纯净度,消除氧化铝夹杂。采取短流程生产含铝钢的方法,替代了目前国内外普遍采取长流程工艺靠LF精炼模式生产的现状,成本大幅降低,且生产效率高,在国内外具有很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成本含铝钢的快速冶炼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钢材在使用过程中受环境温度、承载能力影响,要求钢材具有良好的防冲击性能、抗震及抗撕裂性能,为满足使用要求,钢材里面普遍加入细化晶粒元素铝来改善性能,铝含量普遍控制在0.015~0.035%范围内;同时,要求钢材中硫含量≤0.005%,以减轻铸坯中心偏析程度。但由于铝为极易氧化元素,钢水中加铝后,铝极易和钢水中氧反应产生氧化铝夹杂滞留于钢水中,不仅影响连铸可浇性,而且严重影响钢材质量。因此,为降低铝氧化后产生的氧化铝夹杂,同时降低硫含量,目前国内外钢厂在生产该类含铝钢时普遍采取铁水脱硫→转炉→LF(RH或VD)→连铸工艺模式生产,通过钢水在LF精炼环节造白渣来实现氧化铝夹杂上浮、脱硫目的。
公开号为110616294A公开了一种含硫含铝钢的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炉冶炼及出钢:对转炉冶炼过程的钢水进行脱氧合金化和一次造渣处理,其中,转炉冶炼前不进行铁水脱硫预处理;LF炉精炼:精炼过程中对经过一次造渣的钢水进行二次造渣处理和脱氧,出站前对钢水进行增硫处理,其中,转炉至精炼过程中不加入萤石;RH炉真空处理:在真空处理过程中加入金属铝以调节铝含量;真空处理结束后加入金属钙以调节钙含量,再进行软吹处理。
公开号为110724787A公开了一种含硫含铝钢的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及步骤如下:⑴电炉或转炉出钢要确保出钢温度1630℃±20℃,出钢中采用硅铁和铝共同脱氧,出钢末期加入预熔型精炼渣和石灰造高碱度渣;⑵LF精炼过程石灰+预熔精炼渣造高碱度渣,用铝线进行沉淀脱氧,并且用电石扩散脱氧,LF炉离站前补喂铝线,之后弱吹氩时间不少于5分钟方可吊包转下工序;⑶对LF精炼之后的钢水进行RH或VD真空处理,真空度不小于67Pa,保持时间不少于8分钟;真空前进行钙处理,钛合金化;破真空后若铝未到达到工艺成分要求,则先喂入铝线;⑷连铸中包开浇前进行中包氩气吹扫,连铸中间包过热度控制在20℃~35℃之间,长水口2~3炉换一次,做好水口接缝密封工作,大包进行留钢操作。
但上述工艺模式为长流程,生产成本高,尤其是LF精炼环节由于冶炼过程耐辅材消耗、电耗高等,导致吨钢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为降低生产含铝钢生产成本,提供
一种低成本含铝钢的快速冶炼方法,工艺流程缩短,有效降低了冶炼过程中的辅材和电力消耗,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成本含铝钢的快速冶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转炉出钢温度不低于1670℃,钢水氧含量控制在≤600ppm;
2)转炉出钢过程中,以每吨钢4~5Kg的要求加入石灰和每吨钢0.5~1.0Kg加入萤石来造合适碱度的炉渣,同时进行强吹氩气2~5分钟,借助于出钢过程中钢水冲击钢包后产生的良好的动力学条件、以及钢包底吹氩强搅拌来进行搅拌脱硫;
3)转炉出钢过程中伴随石灰和萤石加入的同时直接加入铝含量≥99%的纯铝块,纯铝块在转炉出钢结束前全部加入到钢包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未经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94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