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马达式四轮驱动车的驱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0168.X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9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今村直宽;稻生崇人;满元弘毅;村上守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斯巴鲁 |
主分类号: | B60K17/346 | 分类号: | B60K17/346;B60K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薇;杨明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马达 四轮驱动 驱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并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电动马达的高效的驱动力传递和操纵性的提高的电动马达式四轮驱动车的驱动装置。电动马达式四轮驱动车的驱动装置具备两个电动马达、两个差动机构、第一断接机构~第八断接机构及链轮机构,通过左右独立地将来自电动马达的驱动力经由控制断接状态的上述断接机构、上述链轮机构以及上述差动机构分配并传递到前轮及后轮,从而发挥前后轮上的差动功能,同时实现左右的扭矩矢量分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电动马达驱动的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技术,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由多个电动马达驱动前轮及后轮的电动马达式四轮驱动车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由电动马达驱动的电动汽车中,已知一种将四个轮都设为驱动轮的四轮驱动方式(例如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5-5068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930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使用驱动轴将来自电动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前轮及后轮,在车室中央需要其占有空间而压迫了车内空间。而且在作为提高操纵性的要素而进行左右轮的扭矩矢量分配的情况下,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限定于前轮或后轮中的任一个。
另外,在上述的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虽然也记载了将电磁离合器设置于车轮和车轴的结合部,并仅以前轮或后轮进行驱动,但不能说在提高操纵性的同时从电动马达向驱动轮高效地传递驱动力。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作为一例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马达式四轮驱动车的驱动装置,该电动马达式四轮驱动车的驱动装置能够将来自电动马达的驱动力高效地向驱动轮传递,同时也提高操纵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动马达式四轮驱动车的驱动装置具备:(1)第一马达,其能够将动力传递到左前轮和左后轮;第二马达,其能够将动力传递到右前轮和右后轮;第一差动机构,其与所述第一马达连接,将来自所述第一马达的动力分配到所述左前轮和所述左后轮;第二差动机构,其与所述第二马达连接,将来自所述第二马达的动力分配到所述右前轮和所述右后轮;第一断接机构(断接機構),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差动机构和所述左前轮之间;第二断接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差动机构和所述左后轮之间;第三断接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第一马达和所述第一断接机构之间,能够将所述第一马达和所述左前轮直接连结;第四断接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第一马达和所述第二断接机构之间,能够将所述第一马达和所述左后轮直接连结;第五断接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差动机构和所述右前轮之间;第六断接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差动机构和所述右后轮之间;第七断接机构,其配置于所述第二马达和所述第五断接机构之间,能够将所述第二马达和所述右前轮直接连结;以及第八断接机构,其配置于所述第二马达和所述第六断接机构之间,能够将所述第二马达和所述右后轮直接连结。
此外,在上述的(1)所述的电动马达式四轮驱动车的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2)所述第一马达及所述第二马达配置于所述左前轮及所述右前轮的驱动轴和所述左后轮及所述右后轮的驱动轴之间。
另外,在上述的(1)或(2)所述的电动马达式四轮驱动车的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3)所述第一马达及所述第二马达各自的输出轴配置为与所述左前轮及所述右前轮的驱动轴平行。
另外,在上述的(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马达式四轮驱动车的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4)在所述第一马达和所述左前轮及所述左后轮之间设置有能够传递来自所述第一马达的驱动力的第一中间轴,并且所述第一差动机构配置于所述第一中间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斯巴鲁,未经株式会社斯巴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01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电弧复合焊接装置
- 下一篇: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及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