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性蜜薯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1145.0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8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吉鑫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9/10 | 分类号: | A23L19/10;A23P30/10;A23L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250031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无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性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性蜜薯加工工艺,包括以下使用步骤:S1:先挑选合适大小无损坏的蜜薯,自然通风15d后,淀粉转换成糖分,之后对蜜薯进行清洗,S2:清洗完后进行放到蒸房中进行第一次蒸煮,第一次蒸煮的温度在90‑100℃,蒸煮时间在1‑1.5h,S3:将蒸煮完后的蜜薯去皮,S4:将蒸煮完的蜜薯捣碎成泥状,之后进行搅拌。本发明达到了根据使用时的需求,加工成不同形状和外形的地瓜干,提高人们的购买欲,提高销售量,同时进行三蒸三煮,保证了蜜薯的水分,同时还具有软糯又不失嚼筋,保证了蜜薯香甜和劲道,并且蜜薯干中除了特别添加的营养物质外,正常的蜜薯干没有过多的糖分,方便不同的人食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蜜薯干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性蜜薯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蜜薯在我国别名很多,有番薯、红薯、山芋、红苕等名称,其学名为甘薯,传入我国有400多年的历史,它产量高、用途广、适应性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食物构成的变化,食品和饲料加工工业的兴起,蜜薯在粮食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粗粮一跃成为工业原料和优良的饲料作物。
蜜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以及各种氨基酸等,是非常好的营养食品,与粮食作物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其含有的各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对人体某些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有的甚至能预防癌症的发生。一般来说蜜薯中淀粉含量占鲜重的15%-26%,高的可达30%;可溶性糖类占3%左右,据化验,每100克鲜蜜薯中含糖29克、蛋白质2.3克、脂肪0.2克、粗纤维0.5克、无机盐0.9克(其中钙18毫克、磷20毫克、铁0.4毫克),此外,蜜薯的维生素含量丰富,优于其他粮食作物,化验显示,每千克鲜蜜薯含维生素C300毫克、维生素B10.4毫克、尼克酸5毫克。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含量为面粉的2倍,维生素E为小麦的9.5倍,纤维素为面粉的10倍,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而大米、面粉为零。同时,米、面、肉类多为酸性食物,而蜜薯略呈碱性,适当食用可保持血液中酸碱度平衡。此外,蜜薯所含的维生素可刺激肠壁,加快消化道蠕动并吸收水分,有助于排便,可防治便秘、糖尿病,预防痔疮和大肠癌等疾病。据有关资料显示,成年人每天食用100或50克甘薯,即可满足人体对各种维生素的需求。
蜜薯干是将蜜薯晒干后的成果,蜜薯干味道清香甜美,质地松软耐嚼,而且还有很高的葡萄糖和维生素A、B含量,存放时间长,但是现在的蜜薯干都是长条形状,在现在人们眼中没有吸引性,尤其是对于孩童,从而不能面临大众化,这样降低了蜜薯干的销量,所以需要进行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在蜜薯干只有一种形状,不能吸引人们购买欲望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异性蜜薯加工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异性蜜薯加工工艺,包括以下使用步骤:
S1:先挑选合适大小无损坏的蜜薯,自然通风15d后,淀粉转换成糖分,之后对蜜薯进行清洗;
S2:清洗完后进行放到蒸房中进行第一次蒸煮,第一次蒸煮的温度在90-100℃,蒸煮时间在1-1.5h;
S3:将蒸煮完后的蜜薯去皮;
S4:将蒸煮完的蜜薯捣碎成泥状,之后进行搅拌,在搅拌时需要加入纯净水,保证蜜薯泥处于合适状态;
S5:搅拌均匀后,将蜜薯泥均匀的放置在放置盘中,这时使用模具,将蜜薯泥制成不同形状的蜜薯干;
S6:将不同形状的蜜薯干放置到烘干炉中进行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65-75℃,烘干时间为2-4h;
S7:将烘干完后的蜜薯再次放到蒸房中进行第二次蒸煮,蒸的温度控制在95-100℃,蒸煮时间为15-2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吉鑫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吉鑫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11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