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侧窗的降噪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3344.5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7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李鑫;张军;赵花垒;张凯歌;毛光军;姜光;王连会;要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3 | 分类号: | B60R16/023;B60Q5/00;G05B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白莉莉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方法 系统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窗的降噪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该降噪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车辆的侧窗开启的开度、当前车速以及外界环境信息;根据所述侧窗开启的开度、所述当前车速以及所述外界环境信息,判断是否使得所述车辆的天窗、后角窗或尾门玻璃作出翘起的动作,若是,则根据所述侧窗开启的开度以及所述当前车速确定所述天窗、所述后角窗或所述尾门玻璃翘起的开度。根据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在一定条件下翘起车辆的天窗、后角窗或尾门玻璃,从而实现降低车内风噪,缓解侧窗风振的目的。并且,完全可以不改变车辆外观及结构来实现上述目的,可以真正地实现量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降低风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窗的降噪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消费者在选购汽车时会更多的关注汽车的乘坐舒适性与行驶安全性,汽车风噪问题一直是消费者主要抱怨的舒适性问题之一。汽车开窗行驶工况除了增大行驶阻力进而增加油耗外,其产生的风振噪声损伤听力,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极易导致疲劳驾驶,且低速气流诱发结构共振辐射噪声,产生的非定常载荷激发车身振动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汽车风振噪声问题广泛存在且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方案:1)在B柱内侧增加V型脊状连续曲面,用以缓解前窗的风振。2)在B柱开槽增加升降式的扰流装置,用以缓解后侧窗风振。3)在B柱设计凸起的水滴型扰流装置,用以缓解后窗风振。然而,以上现有技术,均是通过永久性地改变汽车的结构,开槽或增加凸起特征,用以缓解侧窗风振,但往往带来相应的负面且客户难以接受的如外观和非心理预期的影响,从而无法量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大都需要永久性地改变车辆的结构来缓解侧窗风振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以解决侧窗风振的结构无法量产的技术难题。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窗的降噪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车辆的侧窗的开度、当前车速以及外界环境信息;
根据所述侧窗的开度、所述当前车速以及所述外界环境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所述车辆的天窗、后角窗或尾门玻璃,
若需要,则根据所述侧窗开启的开度以及所述当前车速确定所述天窗、所述后角窗或所述尾门玻璃的目标开度;
按照所述目标开度开启所述天窗、所述后角窗或所述尾门玻璃。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侧窗开启的开度、所述当前车速以及所述外界环境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所述车辆的天窗、后角窗或尾门玻璃,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侧窗开启的开度大于一预设开度、且所述当前车速大于一预设车速且所述外界环境信息为非雨雪天气时,确定需要开启所述车辆的天窗、后角窗或尾门玻璃。
可选地,在按照所述目标开度开启所述天窗、所述后角窗或所述尾门玻璃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车内发出报警信息,以警示车内人员所述车辆的天窗、后角窗或尾门玻璃即将开启。
可选地,所述降噪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天窗、所述后角窗或所述尾门玻璃开启之前的第一车内风噪值以及所述天窗、所述后角窗或所述尾门玻璃开启之后的第二车内风噪值;
将所述第一车内风噪值和所述第二车内风噪值进行对比,获取所述第一车内风噪值和所述第二车内风噪值的差值;
将所述差值以语音播报的方式在车内播报。
特别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侧窗的降噪控制系统,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车辆的侧窗的开度、车辆的当前车速以及外界环境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33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接触式尺寸检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拖车网络系统及其组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