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弓形精锻叶片弯杆制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5133.5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5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许岗建;王永杰;张卓荦;王向志;赵旭;姚贵;孟庆军;张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5/02 | 分类号: | B21J5/02;B21J1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红霖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弓形 叶片 弯杆制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弓形精锻叶片弯杆制坯方法,本发明在动阴模向下运动弯杆的同时,由于限位校正块存在,榫头不再处于自由成型状态,而是在限位校正块的限制下变形。这就大大减小了榫头的翘起变形,但变形仍然存在,为了彻底解决榫头的翘起变形问题,又增加了校正冲头,对榫头进行校正,最终彻底解决了榫头的翘起变形问题。用叶冠进行定位,进行弯杆,不仅保证叶冠不随杆部变形,还精确控制弯杆的方向和榫头叶冠的相对关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叶片弯杆制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弓形精锻叶片弯杆制坯方法。
背景技术
某机三级静子叶片的叶型采用弓形结构,在叶身和缘板连接处开始叶型向叶背弯起,叶盆侧和缘板转接处形成锐角,整个叶型弯曲成弓形,叶型过弯形成的角度约120°。
某机三级静子叶片因叶身整体过弯严重,用传统的顶锻制坯件直接进行预锻成形,不管是从叶身几何长度变化对叶身金属存储量的需求,还是从金属的流动方向对锻造流线的影响上来讲,都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在顶锻制坯件上进行弯杆。为了满足预成形的尺寸和叶片的金属流线要求,需要将顶锻件通过弯杆成型为根据预锻件设计的形状。
弯杆件成型需满足以下3点要求:
①要保证杆部弯曲的尺寸和形状;
②要保证榫头N和叶冠M不随杆部的弯曲而变形;
③要保证杆部的弯曲方向和榫头叶冠的相对关系。
对顶锻件进行弯杆,在国内精锻叶片的制坯工艺中从未使用过。按照金属成型规律,一般情况下,顶锻件弯杆后,跨裆尺寸会变小,两端会倾斜成一定角度,形成“八”字型,这种结果显然不能满足该叶片的预锻成形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弓形精锻叶片弯杆制坯方法,能够保证叶冠和榫头在弯杆时,不随杆部变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工件形状在静阴模上设计榫头型腔、杆部型腔和叶冠型腔,使静阴模上的杆部型腔的长度与工件的杆部几何中心线长度相等;
步骤二,在动阴模上设置校正块,在榫头型腔外设置校正冲头,使杆部受力变形时,榫头保持静止;
步骤三,将工件放入静阴模内,并将动阴模与静阴模扣合;
步骤四,以叶冠作为定位基准,对杆部型腔进行弯杆作业,制得终锻件。
步骤一中,工件的杆部几何中心线长度根据工件的三维造型计算得出。
榫头型腔、杆部型腔和叶冠型腔在同一轴线上。
步骤二中,校正块设置在叶冠的最大外廓的上部。
步骤四中,弯杆作业是将动阴模与静阴模扣合时,动阴模持续挤压静阴模内工件,使工件杆部产生形变。
步骤四中,终锻件的低倍流线沿外形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动阴模向下运动弯杆的同时,由于限位校正块存在,榫头不再处于自由成型状态,而是在限位校正块的限制下变形。这就大大减小了榫头的翘起变形,但变形仍然存在,为了彻底解决榫头的翘起变形问题,又增加了校正冲头,对榫头进行校正,最终彻底解决了榫头的翘起变形问题。用叶冠进行定位,进行弯杆,不仅保证叶冠不随杆部变形,还精确控制弯杆的方向和榫头叶冠的相对关系。
附图说明
图1为终锻件的示意图;
图2为静阴模的示意图;
图3为终锻件的纵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51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变形基板的锡膏植球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轴承制造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