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P型Au@Cu2-x 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24788.9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40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秦平力;吴彤;王正春;肖岚;余雪里;马良;熊伦;陈相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10K30/88 | 分类号: | H10K30/88;H10K30/10;H10K30/50;H10K71/00;B82Y40/00;B82Y10/00;B82Y30/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官群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u cu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P型Au@Cusubgt;2‑x/subgt;S界面钝化层材料的钙钛矿光伏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电池结构从下至上包括透明导电衬底、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光敏活性层、界面钝化层、空穴传输层和金属电极;所述界面钝化层为核壳结构的Au@Cusubgt;2‑x/subgt;S纳米颗粒的涂层,涂层厚度为20~150nm。本发明以溶液法制备分散性良好的核壳结构的Au@Cusubgt;2‑x/subgt;S材料,并将其嵌入钙钛矿光伏电池的空穴传输层/光敏层界面,利用Au@Cusubgt;2‑x/subgt;S近红外区表现出较强的双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特性,拓宽光伏器件吸收光谱范围,显著的提升界面处空穴密度,有效地促进电荷分离及提取,提高电池能量转换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伏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重表面等离子共振P型Au@Cu2-xS界面钝化层材料的钙钛矿光伏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钙钛矿半导体材料带隙宽度可调、光吸收系数较大、载流子扩散长度较长、电荷载流子迁移率较高以及能量转换效率高等优点,已迅速成为下一代光伏器件最有希望的候选者之一,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Y.Zou,Y.Liang,C.Mu,J.P.Zhang,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 2019.)。目前,电池转换效率(PCE)最高可达25.2%(Best Research-Cell Efficiencies chart,https://www.nrel.gov/pv/assets/pdfs/pv-efficiency-chart.20190802.pdf)。
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与载流子迁移率有必然的联系。在半导体器件中,空穴的迁移率比电子的迁移率低,因此提高空穴的迁移率对提高电池的效率与稳定性相当重要。恰当的空穴传输层材料可以消除光敏层与阳极之间寄生的陷阱,形成欧姆接触,并调整光敏层与阳极之间的势垒,有利于空穴向阳极迁移。传统的空穴传输层材料如:Spiro-OMeTAD、NiO、Cu:Cr2O3(Science China Chemistry,2017,60(4):472–489)等不能有效地提高空穴的迁移率,因此必须寻找新的空穴传输层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47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