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涡轮增压发动机辅助润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28086.8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02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余云;惠怀兵;王少云;丁健;黄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02 | 分类号: | F01M1/02;F01M1/12;F01M1/16;F02B39/14;F01M1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轮 增压 发动机 辅助 润滑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辅助润滑系统,包括通过润滑油道依次串联的发动机、单向阀、涡轮增压器、第三电磁阀和油底壳,还包括与涡轮增压器串联的辅助润滑回路。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辅助润滑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1)发动机首次启动时给储油室充油;2)储油室充满后切换至正常润滑工况;3)根据涡轮增压器进油压力选择是否切换至辅助润滑工况,若切换,待涡轮增压器进油压力上升至设定值再切换至正常润滑工况。辅助润滑系统可以在涡轮增压器处于乏机油工况工况时,提供短时间的辅助润滑作用,避免涡轮增压器发生不可逆损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发动机润滑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辅助润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特种车辆在被空投至超过发动机极限倾角的大倾角陡坡时,容易发生翻滚或者油底壳被击穿,此时发动机将在短时间内吸不到机油,此时发动机摩擦副将处于缺乏机油润滑的工作状态,进一步导致发动机摩擦副磨损加剧并损毁摩擦副零件,最终导致特种车辆在这些特殊情况下无法继续行驶,失去战斗力。目前行业内基于乏机油工况下的防护手段,主要是通过发动机控制模块监控发动机出水温度来进行报警和限扭停机操作,以及在关键摩擦副零件表面增加减摩擦涂层并设计储油槽结构,以达到被动降低发动机损毁程度的目的。
但目前这三种技术手段均存在很大局限性,发动机因干摩擦导致的机油温度快速上升现象到发动机控制模块检测出水温度上升有一段延迟时间,而现在特种柴油机由于高功率密度需求普遍匹配有涡轮增压器,而增压器一般要求冷机启动3秒内进油压力达到对应转速下的目标值,同时增压器的浮动轴承对机油油膜厚度和机油杂质颗粒尺寸要求均很高,所以发动机在这段延迟时间内会继续发生不可逆的损毁,极易引发安全问题和降低作战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发动机机油不足时提供辅助润滑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辅助润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辅助润滑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涡轮增压发动机辅助润滑系统包括通过润滑油道依次串联的发动机、单向阀、涡轮增压器、第三电磁阀和油底壳,还包括与所述涡轮增压器串联的辅助润滑回路;所述辅助润滑回路包括与涡轮增压器的油道进口连接的储油室,以及与涡轮增压器的油道出口连接的电动机油泵。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1)发动机首次启动时,开启辅助润滑回路,关闭第三电磁阀,储油室充油。
2)当储油室充满润滑油时,关闭辅助润滑回路,开启第三电磁阀。
3)若涡轮增压器的进油压力位于正常范围时,保持步骤2)中的状态;若涡轮增压器的进油压力小于下限值时,开启辅助润滑回路并关闭第三电磁阀,直至进油压力上升到设定值,所述设定值大于进油压力下限值,然后保持步骤2)中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储油室与所述增压器之间还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电动机油泵与所述储油室之间还设有第一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单向阀之间还设有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压力传感器和发动机连接;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电动机油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润滑油道中的润滑油含有油溶性纳米材料,其质量分数为0.3~2%,其微粒直径小于或等于30纳米。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涡轮增压发动机辅助润滑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辅助润滑系统可以在涡轮增压器处于乏机油工况工况时,提供短时间的辅助润滑作用,避免涡轮增压器发生不可逆损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涡轮增压发动机辅助润滑系统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80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