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行器头部偏转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29703.6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8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超;刘吉磊;陈金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B15/01 | 分类号: | F42B15/01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行器 头部 偏转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行器头部偏转控制装置,属于飞行器领域,解决了传统鸭舵舵翼控制对飞行器整体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倾转支架、球型转子、丝杠、伺服电机、锁紧螺栓,球型转子和倾转支架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倾转支架的四端各有一个连接块和飞行器头部固定在一起,支架四臂的下表面呈齿形结构,和连接块配合,四套伺服电机及其配套的推杆沿着中轴对称布置,飞行器头部可随着倾转支架转动。在飞行器的飞行过程中通过伺服电机带动丝杠伸缩,使倾转支架围绕球型转子向预定的方向偏转,最后使得飞行器头部相对中轴线产生一定角度的偏转,在迎风面和背风面产生压力差,获得控制力矩从而修正飞行器的飞行姿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行器头部偏转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制导火箭等飞行器多采用传统的鸭舵进行二维弹道修正,但是鸭舵舵翼对飞行器的气动控制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影响飞行器弹道修正效率和精度。头部偏转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空气流中整个飞行器头部的角度偏转,使其偏离飞行器的中心线,产生控制力矩,控制飞行器飞行姿态,改变飞行轨迹。头部偏转修正控制方式提供的力和控制力矩随马赫的增大而迅速增大,控制效率可观。与其它诸如尾部空气舵控制、前置鸭式舵控制、旋转弹翼控制和非常规控制方式他控制方式相比,头部偏转的控制方式由于减少了控制面的数量,同时加大了控制面的面积,可以减轻气流的干涉作用,提高控制面的操纵效率,增大飞行器的机动能力。与其他控制方式相比,在相同配平攻角飞行情况下,头部偏转具有更大的法向力,更小的空气阻力和舵偏角,使飞行器在机动性、操纵性和稳定性间达到一个高性能平衡,是一种更加适合高超音速导弹和制导炮弹等飞行器的控制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行器头部偏转控制装置,使得飞行器头部相对中轴线产生一定角度的偏转,在迎风面和背风面产生压力差,获得控制力矩从而修正飞行器的飞行姿态,解决了传统鸭舵舵翼控制对飞行器整体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飞行器头部偏转控制装置,包括:飞行器头部1、十字倾转支架3、连接块4、伸缩滑块5、波纹管6、联轴器7、丝杆8、伺服电机9、飞行器外壳10、球型转子12、锁紧螺栓14、转台底座15;飞行器头部1和飞行器外壳10通过波纹管6相连接,转台底座15位于飞行器外壳10和波纹管6内中心位置,转台底座15的底端和飞行器外壳10固连,转台底座15中心开有通孔,在通孔顶端设置台肩,通孔下部设置一段螺纹,所述螺纹与锁紧螺栓14相配合,转台底座15中心的通孔中设置球形转子12,球形转子12的顶端与十字倾转支架3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十字倾转支架3的四个臂的下表面呈齿形结构,每个臂的齿形结构和一个对应的伸缩滑块5上端相啮合,伸缩滑块5下端和丝杆8上端通过联轴器7相连接,丝杆8下端与伺服电机9连接,连接块4的外端和飞行器头部1固连,内端与十字倾转支架3的每一端的外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97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