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中颗粒钨粉制备超粗晶碳化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0786.0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7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黄友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州雷赛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949 | 分类号: | C01B32/949 |
代理公司: | 新余市渝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4 | 代理人: | 廖平 |
地址: | 341100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赣州***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 制备 超粗晶 碳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中颗粒钨粉制备超粗晶碳化钨的方法,包括混合处理、压制处理、碳化处理、冷却等步骤,本发明以中颗粒钨粉为原料,采用真空高温催化碳化法制备超粗晶碳化钨,在温度为2200‑2400℃的高温条件下,金属钴液催化促进碳化钨晶粒长大,碳化钨结晶更完善,经过本发明制备的晶粒结晶完整、晶粒度均匀的超粗晶碳化钨;不存在配炭不均匀,产生碳化二钨相的问题;不需要制备粗颗粒钨粉,还原设备损耗小;采用真空高温碳化,碳化炉损耗小;物料经压制成型,不存在物料粘舟问题,碳化钨回收率和成品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末冶金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超粗晶碳化钨及其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超粗晶硬质合金(晶粒度≥5.0μm)是由超粗晶碳化钨和金属钴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成的一种合金材料。超粗晶硬质合金具有极高的热导率,优良的断裂韧性与红硬性,较好的抗热疲劳与抗热冲击性能,主要用于极端工况条件下如地矿开采、修路开山等的连续掘进刀头材料、冲压模、冷镦模、轧辊等的模具材料。
超粗晶碳化钨因其结晶性能好、结构缺陷少、亚晶尺寸粗大、显微硬度大、微观应变小等优点,是制备粗晶硬质合金的关键原材料。
传统超粗晶粒碳化钨粉的生产方法主要是:先采用氧化钨高温氢还原制备粗颗粒钨粉,粗颗粒钨粉与炭黑混合后再高温碳化得到粗颗粒碳化钨粉。这种方法的缺点是:(1)制备的粗晶碳化钨粉晶粒难于长粗且晶粒度不均匀,降低了粗晶硬质合金的性能。(2)由于钨粉与炭黑两种粉末的颗粒度与比重相差太大,配炭时不均匀,因此难于碳化均匀,易于存在碳化二钨现象(3)由于还原温度要高于1000℃,还原设备在极限状态下工作,设备损耗大,如果在氢气氛下2000℃以上碳化,碳化设备损耗大。(4)由于是高温还原和碳化,物料粘舟严重,使钨粉和碳化钨产品的成品率和回收率低。
因此,为了克服传统粗晶碳化钨粉制备工艺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现有的超粗晶碳化钨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中颗粒钨粉制备超粗晶碳化钨的方法。
一种用中颗粒钨粉制备超粗晶碳化钨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混合处理:称取金属钨粉末与炭黑、金属钴粉进行混合,其中,金属钨粉末选用钨粉费氏粒度为2-6um的金属钨粉末,炭黑选择理论计量5.13-7.13%所需的炭黑,金属钴粉重量为金属钨粉重量的2-4%,混合后在球磨机中球磨1-3小时,使三种粉末充分混合均匀,得到初级混合粉末。
(2)压制处理:将初级混合粉末模压成型,压制压力为1000-1500kg/cm2,得到压坯。
(3)碳化处理:将压坯置于间歇式真空石墨电阻碳化炉中进行碳化,首先,将炭化炉抽真空至5-10Pa;再将炉内温度升至2200℃-2400℃进行真空碳化,保温2-5小时;而后冷却碳化炉,得到碳化钨料块。
(4)上述碳化炉冷却后,出来的碳化钨料块经破碎过筛后,制得粗晶碳化钨粉。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中颗粒钨粉制备超粗晶碳化钨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混合处理:称取金属钨粉末与炭黑、金属钴粉进行混合,其中,金属钨粉末选用钨粉费氏粒度为3-5um的金属钨粉末,炭黑选择理论计量5.63-6.85%所需的炭黑,金属钴粉重量为金属钨粉重量的2-3%,混合后在球磨机中球磨1.5-2.5小时,使三种粉末充分混合均匀,得到初级混合粉末。
(2)压制处理:将初级混合粉末模压成型,压制压力为1100-1400kg/cm2,得到压坯。
(3)碳化处理:将压坯置于间歇式真空石墨电阻碳化炉中进行碳化,首先,将炭化炉抽真空至6-9Pa;再将炉内温度升至2250℃-2350℃进行真空碳化,保温3-4小时;而后冷却碳化炉,得到碳化钨料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州雷赛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赣州雷赛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07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