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熔喷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5394.3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3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康;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德友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56 | 分类号: | D04H1/56;D04H1/736;D04H1/541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陈文龙 |
地址: | 232072 安徽省淮南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纺布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熔喷无纺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熔喷无纺布的生产工艺,该工艺使用的挤压装置包括基座、上支板、下支板、柔性膜、上滚柱、下滚柱、弧形板和电机;所述基座由底板和两个侧板组成;两个所述侧板之间滚动连接着上滚柱和下滚柱;所述上滚柱位于下滚柱的正上方;所述上滚柱的一端设有一号齿轮;所述下滚柱的一端设有二号齿轮;所述一号齿轮啮合着二号齿轮;所述二号齿轮的一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二号齿轮连接;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熔喷无纺布的生产工艺中使用的挤压装置通过电机带动两个柔性膜转动与气缸挤压柔性膜内部的沙子相配合,从而使得溶体表面的纤维挤压的更紧,提高了熔喷无纺布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熔喷无纺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熔喷无纺布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无纺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溶喷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利用高温、高速热气流的牵伸作用来制备超细纤维的一种重要方法;将干燥后的聚合物切片喂入螺杆挤出机中,经过加热熔融后由熔体分配管道到达喷头前端的喷丝口,并由喷丝口喷出;与此同时,熔体会受到喷丝口两侧与溶体挤出方向成一定角度的高温、高压气流的喷吹,在这两股高速热气流的作用下溶体被拉伸成超细纤维,并通过与周围冷空气的热交换固化成丝,另外在冷却空气的下方也可以设置喷雾装置,进一步对纤维进行快速冷却;固化后的纤维在气流的作用下沉积在接收装置上,通过通过滚筒挤压作用形成无纺布;但是在现有技术中采用滚筒挤压溶体成型,其溶体上的纤维随机分布的,导致溶体的表面凹凸不平,故滚筒挤压不能将溶体表面低处的纤维挤紧,从而导致成型的熔喷无纺布易破损,影响无纺布的品质。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熔喷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如申请号为CN201711312874.0的一项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熔喷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酰胺粉末、二水合钼酸钠、N-辛基二氨乙基甘氨酸盐酸盐、三硬脂酸钛酸异丙酯混合均匀后,加入至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制得功能母粒;2.将制得的功能母粒通过螺杆挤出机熔喷纺丝,制得无纺布,其中熔喷过程中空气压力为0.3-0.5MPa,接收距离为11-15cm,计量泵的转速为66-75Hz;该工艺具有工艺简单、稳定,生产效率高的优点,但是该技术方案仍不能解决溶体表面凹处的纤维挤紧的问题,造成了该方案的局限性。
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司设计研发了一种熔喷无纺布的生产工艺,采用了特殊的挤压装置,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熔喷无纺布的生产工艺,本发明中使用的挤压装置通过电机带动两个柔性膜转动与气缸挤压柔性膜内部的固体颗粒相配合,从而使得溶体表面的纤维挤压的更紧,提高了熔喷无纺布的品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熔喷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聚合物准备:将40-5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20-30份聚己内酰胺粉末,5-10份二水合钼酸钠,1-2份N-辛基二氨乙基甘氨酸盐酸盐、2-5份三硬脂酸钛酸异丙酯加入搅拌釜搅拌3-5小时制成聚合物溶体,控制搅拌釜温度在40-50℃;通过搅拌使得溶体中粒子之间均匀混合,提高了聚合物溶体的韧性;
S2:熔融喷出:将聚合物溶体通过熔喷喷头将溶体喷在网带接收机上,控制温度为200℃,喷头温度为240℃,牵引热气流温度为270℃、气压为0.4MPa;通过控制气压和温度,保证了熔喷喷头喷出的溶体成丝状,从而更好的成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德友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淮南德友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53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