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发酵乳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发酵剂及富含γ-氨基丁酸的发酵乳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636459.6 申请日: 2020-07-03
公开(公告)号: CN111733105B 公开(公告)日: 2022-05-31
发明(设计)人: 韩梅;陆毅;唐静;白晨;宫霞;崔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商学院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C12P13/00;A23C9/123;A23C9/13;A23L33/175;C12R1/46;C12R1/01;C12R1/225;C12R1/25;C12R1/24;C12R1/245
代理公司: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代理人: 瞿晓晶
地址: 200235 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提高 发酵 乳中 氨基 丁酸 含量 发酵剂 富含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发酵乳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发酵剂及富含γ‑氨基丁酸的发酵乳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在发酵剂中,主发酵菌利用谷氨酸钠代谢合成γ‑氨基丁酸,大幅提高发酵产物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协同共生菌促进主发酵菌的生长,间接提高γ‑氨基丁酸产量,同时缩短发酵时间,加速酸化,降低发酵产物的pH值。将谷氨酸钠溶解于原料乳,使终浓度不低于10g/L,杀菌后接种发酵剂发酵48h~72h,主发酵菌的接种量均为0.5~1×106CFU/mL,协同共生菌接种量为主发酵菌的0.5~2倍。所述方法能大幅度提高产品中天然γ‑氨基丁酸含量,同时延伸富含γ‑氨基丁酸食品的种类,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发酵乳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发酵剂及富含γ-氨基丁酸的发酵乳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γ-氨基丁酸(γ-amino butyric acid,GABA),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蛋白质氨基酸,由L-谷氨酸经过谷氨酸脱羧酶催化转化而来,经研究表明γ-氨基丁酸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它能促进脑的活化性,促进长期记忆,能补充人体抑制性神经递质,特别是在改善神经性睡眠和神经性高血压问题上有着很大的作用。γ-氨基丁酸作为一种功能性配料在日本市场和欧美市场应用范围广泛,虽然我国卫生部2009年第12号公告批准其为新食品原料,但是我国食品和保健品市场相关产业增长缓慢,主要原因是γ-氨基丁酸食品级原料价格较贵,生产商受成本制约产品中添加量较少,很难达到功效量,消费者对其功能感受不显著。由此可见,γ-氨基丁酸的生产力低下限制了γ-氨基丁酸在食品中的应用。

现有技术中,额外添加化学合成的γ-氨基丁酸到食品中,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合成的γ-氨基丁酸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天然γ-氨基丁酸的合成依赖于微生物菌种的发酵性能。虽然现有技术中公开了采用单种微生物发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γ-氨基丁酸的含量,但是存在发酵时间过长并且酸度低,容易杂菌污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发酵乳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发酵剂及富含γ-氨基丁酸的发酵乳的制备方法,所述发酵剂在增加产品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同时缩短发酵时间,降低发酵产品中杂菌污染风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发酵乳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发酵剂,包括主发酵菌和协同共生菌;

所述主发酵菌满足以下条件:在谷氨酸钠在原料乳中的终浓度为10g/L、主发酵菌的接种量为1×106CFU/mL时,37℃发酵72h后发酵产物中γ-氨基丁酸的浓度≥2g/L;

所述协同共生菌满足以下条件:具有产酸能力,在发酵16h后使发酵产物的pH值低于4.0和滴定酸度大于120°T,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pH值和滴定酸度继续降低;

所述主发酵菌和协同共生菌的活菌数比为(1:0.5)~(1:2)。

优选的,所述主发酵菌包括以下微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ris);

所述协同共生菌包括乳杆菌,所述乳杆菌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和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主发酵菌为嗜热链球菌,所述协同共生菌为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或鼠李糖乳杆菌。

优选的,所述主发酵菌为乳酸乳球菌,所述所述协同共生菌为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或鼠李糖乳杆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商学院,未经上海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64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