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牦牛毛/羊毛混纺纱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6743.3 | 申请日: | 2020-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3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明;吕青;东旭光;罗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雅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6M13/224;D06M15/00;D06M15/564;D06M13/262;D06M11/38;D06M101/12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张抗震 |
地址: | 31403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牦牛 羊毛 混纺纱 生产工艺 | ||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牦牛毛/羊毛混纺纱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和毛、S2梳毛、S3细纱、S4络筒、S5倍捻。在步骤S1和毛中,加入适量的和毛油和抗静电剂,制成可供梳毛机使用的混合料。牦牛毛与羊毛的配比为60‑70:40‑30。是将冼净后的牦牛毛和羊毛采用和毛机进行至少3次加油和毛,和毛完毕后加入抗静电剂打包停放原料8‑10小时。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牦牛毛/羊毛混纺纱的生产工艺,通过试验,调配特定配比,将牦牛毛与羊毛混纺得到混纺纱线,并且在所制备的混纺纱在公定回潮率、重量不匀率、捻度不匀率、捻度差异率均达到毛纺纱的指标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特种动物纤维的产品化领域,将一种直径粗、长度短、强力差的低利用率牦牛毛按试验配比与羊毛混纺,通过改进生产制作工艺,制得稳定的牦牛毛羊毛混纺纱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羊毛、羊绒的纱线纺制已经较为成熟,而近年来牦牛绒产品也在市场上显露头角。牦牛是高山草原上的特有牛种,生长在海拔三千米以上高寒地区,其全身长有丰富又长的被毛,贴身长有绒毛,因其常年生活在高原海拔的气候特性,牦牛的绒毛保暖性好,且极具风格。
近年来已有稳定的牦牛绒羊毛混纺产品投入市场,在原料的采集,即收绒阶段,牧民一般只对价值感较高的牦牛绒进行择取,直径粗、长度短的牦牛毛却被忽略。
在纺织工艺上,相较于细度小且不匀率低的羊绒羊毛而言,牦牛毛比牦牛绒更具纺制难度。牦牛毛的细度在24-30微米甚至更粗,不匀率高,长度一般在25毫米左右。牦牛毛的卷曲数少,卷曲弹性差,纤维抱合力差,静电大,将其纺制成纱线的难度大。
如何使直径粗、长度短、强力差的低利用率牦牛毛得到利用,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牦牛毛/羊毛混纺纱的生产工艺,以羊绒毛纺工艺设备为基础,通过调配原料比例,改善中间工艺参数,旨在克服牦牛毛可纺性低的问题,获得一种能够稳定生产的牦牛毛/羊毛混纺纱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牦牛毛/羊毛混纺纱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和毛:将冼净后的牦牛毛和羊毛采用和毛机进行至少3次加油和毛,和毛完毕后加入抗静电剂打包停放原料8-10小时;所加入的和毛油的总质量为标准回潮下牦牛毛和羊毛总质量的3-5%;所加入的抗静电剂的质量为标准回潮下牦牛毛和羊毛总质量的1-2%;所述牦牛毛的直径在24微米之上;牦牛毛与羊毛的配比为60-70:40-30;
S2梳毛:采用三锡林二联梳毛机进行梳毛处理,是将上一步骤所得到的牦牛毛纤维、羊毛纤维的混合料进行混合、梳理,使纤维呈现伸直平行的单纤维状,并将梳理好的纤维制成毛网,再将毛网制成小毛带,并对小毛带进行搓捻,卷绕成若干个粗纱毛饼;
S3细纱:将上一步的粗纱毛饼进行牵伸加捻,使粗纱进一步伸直平行,形成具有一定强力和定量的细纱;
S4络筒:将上一步骤处理得到的细纱经络筒工序做成容量大、成型良好的卷装筒子;
S5倍捻:将两根细纱采用倍捻捻线机上进行加捻,捻度为2-5个捻回每厘米。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在S1和毛步骤中进行3次和毛加油,第一次所加入和毛油的质量为和毛油总质量的50%-60%;后两次所加入的和毛油的质量相等。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第一次和毛时所加入的和毛油包括季戊四醇油酸酯、端氨基超支化合物季铵盐、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蓖麻酸硫酸酯钾盐、液碱、去离子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雅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雅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67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