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液压势能再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38992.6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0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谭丽莎;贺湘宇;肖广鑫;袁玉林;蒋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21/14 | 分类号: | F15B21/14;F15B11/16;F15B3/00;F15B1/0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液压 势能 再生 系统 | ||
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液压势能再生系统,包括油箱、工作单元(10)、增压单元(20)、储能单元(30)、控制单元(40)、动力单元(50);
所述工作单元(10)包括第一辅助液压缸(11)、主液压缸(12)、负载(13)、第二辅助液压缸(14);
所述增压单元(20)包括单作用增压缸缸体(21)、第一活塞(22)、活塞杆(23)、第二活塞(24),其中第一活塞(22)和第二活塞(24)都紧固在活塞杆(23)的两端,并且可以在单作用增压缸缸体(21)内自由滑动;
所述储能单元(30)包括蓄能器(31);
所述动力单元(50)包括液压泵(51)、电动机(52);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40)包括单向阀(41)、第一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2)、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3)、第二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4)、第三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5)、第四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6)、第五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7);
所述增压单元(20)还包括由辅助液压泵(25)、液控单向阀(26)、单向阀(27)组成的增压缸复位回路,用于液压势能回收完成后的增压缸复位;所述辅助液压泵(25)分别与液控单向阀(26)的控制口P和单向阀(27)的入口相连接,液控单向阀(26)的出口、单向阀(27)的出口分别与增压缸缸体(21)的C口、D口相连接,液控单向阀(26)的入口与油箱相连接;
所述负载(13)分别与第一辅助液压缸(11)、主液压缸(12)和第二辅助液压缸(14)的活塞杆相连接,第一辅助液压缸(11)和第二辅助液压缸(14)的有杆腔油口均与油箱相连接;第一辅助液压缸(11)和第二辅助液压缸(14)的无杆腔油口相连接后合并为一条油路,该油路分别与第四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6)的B口、第五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7)的A口相连接,第四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6)的A口与蓄能器(31)相连接,第五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7)的B口与油箱相连;
所述主液压缸(12)的有杆腔油口连接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3)的B口;主液压缸(12)的无杆腔油口分别连接两条油路,第一条连接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3)的A口,第二条连接第二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4)的B口;第二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4)的A口连接单作用增压缸缸体(21)的A口,单作用增压缸缸体(21)的B口连接第三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5)的B口,第三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5)的A口与蓄能器(31)相连接;
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3)的C口连接液压泵(51)的出油口,液压泵(51)的进油口连接单向阀(41)的出油口,单向阀(41)的进油口连接到油箱;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3)的D口连接第一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2)的A口,第一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2)的B口连接油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液压势能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单元(10)中主液压缸(12)、第一辅助液压缸(11)、第二辅助液压缸(14)的工作行程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液压势能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单元(10)中主液压缸(12)为A1、第一辅助液压缸(11)为A2、第二辅助液压缸(14)为A3,所述增压单元(20)中第一活塞(22)的面积为B1、第二活塞(24)的面积为B2,其中A2=A3,A1=A2*B1/B2/2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液压势能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2)、第二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4)、第三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5)、第四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6)、第五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7)中“常态位”为远离电磁阀的位置,“控制位”为靠近电磁阀的位置,三位四通换向阀(43)的中位为“常态位”,左位和右位为“控制位”,其中“常态位”是指失电状态下换向阀所处的位置,“控制位”是指得电状态下换向阀所处的位置。
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液压势能再生系统,包括油箱、工作单元(110)、增压单元(120)、储能单元(130)、控制单元(140)、动力单元(150);
所述工作单元(110)包括第一倒立辅助液压缸(111)、主液压缸(112)、负载(113)、第二倒立辅助液压缸(114)、连接杆(115);
所述增压单元(120)包括单作用增压缸缸体(121)、第一活塞(122)、活塞杆(123)、第二活塞(124),其中第一活塞(122)和第二活塞(124)都紧固在活塞杆(123)的两端,并且可以在单作用增压缸缸体(121)内自由滑动;
所述储能单元(130)包括蓄能器(131);
所述动力单元(150)包括液压泵(151)、电动机(152);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140)包括单向阀(141)、第一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142)、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43)、第二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4)、第三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145)、第四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146)、第五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7);
所述增压单元(120)还包括由辅助液压泵(125)、液控单向阀(126)、单向阀(127)组成的增压缸复位回路,用于液压势能回收完成后的增压缸复位;所述辅助液压泵(125)分别与液控单向阀(126)的控制口P和单向阀(127)的入口相连接,液控单向阀(126)的出口、单向阀(127)的出口分别与增压缸缸体(121)的C口、D口相连接,液控单向阀(126)的入口与油箱相连接;
所述负载(113)分别与主液压缸(112)的活塞杆以及第一倒立辅助液压缸(111)和第二倒立辅助液压缸(114)的底部相连接;所述连接杆(115)分别与第一倒立辅助液压缸(111)和第二倒立辅助液压缸(114)的活塞杆以及主液压缸(112)的底部相连接;第一倒立辅助液压缸(111)和第二倒立辅助液压缸(114)的有杆腔油口均与油箱相连接;第一倒立辅助液压缸(111)和第二倒立辅助液压缸(114)的无杆腔油口相连接后合并为一条油路,该油路分别与第四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146)的B口、第五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7)的A口相连接,其中,第四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146)的A口与蓄能器(131)相连接,第五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7)的B口与油箱相连接;
所述主液压缸(112)的有杆腔油口连接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43)的B口;主液压缸(112)的无杆腔油口分别连接两条油路,第一条连接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43)的A口,第二条连接第二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4)的B口;第二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44)的A口连接单作用增压缸缸体(121)的A口,单作用增压缸缸体(121)的B口连接第三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145)的B口,第三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145)的A口与蓄能器(131)相连接;
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43)的C口连接液压泵(151)的出油口,液压泵(151)的进油口连接单向阀(141)的出油口,单向阀(141)的进油口连接到油箱;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43)的D口连接第一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142)的A口,第一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142)的B口连接油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899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轮机气密阻汽装置
- 下一篇:一种超高压炉排垃圾焚烧锅炉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15B 一般流体工作系统;流体压力执行机构,如伺服马达;不包含在其他类目中的流体压力系统的零部件
F15B21-00 流体致动系统的共有特征;不包含在本小类其他各组中的流体压力致动系统或其部件
F15B21-02 .来自存储或定时装置的程序控制的伺服马达系统;所用的控制装置
F15B21-04 .同流体性能有关的各种专门措施,例如,排气、黏度变化的补偿、冷却、过滤、预防涡流
F15B21-06 .特殊流体的利用,例如液体金属;使用上述流体的流体压力系统的特殊利用及其控制部件
F15B21-08 .包括电控设备的伺服马达系统
F15B21-10 .延迟装置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