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41840.1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38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孙舒远;黄兴志;尹昊;黄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2 | 分类号: | B60R11/02;B60Q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细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8 | 代理人: | 唐楠 |
地址: | 213167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车门和设于车门内的车载声浪装置,车载声浪装置包括具有腔体的壳体以及收容于腔体内并与壳体固定的发声单元,发声单元将腔体分隔为导声前腔以及耦合后腔,壳体上设有与导声前腔连通且相互间隔的第一出声孔和第二出声孔,第一出声孔将导声前腔与车内空间连通,第二出声孔将导声前腔与车外空间连通。发声单元发出模拟跑车引擎声的声音能够经导声前腔、第一出声孔和第二出声孔传播到车内空间和车外空间,实现一个发声单元发出的声音能够同时传播到车内空间和车外空间,避免了在车外部轮廓上安装发声单元造成的成本和设计复杂度的增加,同时降低了实现模拟跑车引擎声的驾驶体验的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声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车载声浪装置的汽车。
【背景技术】
如今,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迅速,为用户提供优秀的驾驶体验已经成为汽车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且,跨界汽车已经愈发成为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三厢轿跑、运动型轿车、Coupe SUV等方面,无一例外不是融合了跑车元素的跨界组合。这类车型,在外观、驾驶操控性、内饰风格、动力等多个方面,跨界车已经初步具备了跑车的大部分元素,为用户带来了较好的用户体验,但是在模拟跑车引擎声方面却一直存在明显的缺陷。这是由于考虑到目标市场、成本、油耗、排量等各个方面因素,跨界车无法真正像跑车那样采用高缸数的发动机,例如一般家用型轿跑是3缸或4缸的发动机,而顶级跑车会采用12缸的发动机,这就导致了在发动机运行的过程中,引擎声存在明显的差异,显著影响驾驶体验。
目前,对于车内的空间,可以采用车载扬声器模拟高缸数发动机引擎的声音,为车内的人员提供模拟跑车引擎声的驾驶体验。对于车外部的空间及车身周围,一般采用在车外部轮廓上安装扬声器,发出模拟高缸数发动机的引擎声并直接向外部空间辐射,由于扬声器安装在车外部轮廓上,对可靠性、安全性要求要远高于安装在车内的扬声器,因此增加了整体方案的成本、设计的复杂度和实现难度。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车载声浪装置的汽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以降低模拟跑车引擎声时整体方案的成本、设计复杂度和实现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如下:
一种汽车,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车门,所述汽车还包括设于所述车门内的车载声浪装置,所述车载声浪装置包括具有腔体的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壳体固定的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所述发声单元将所述腔体分隔为靠近所述振膜的导声前腔以及远离所述振膜的耦合后腔,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导声前腔连通且相互间隔的第一出声孔和第二出声孔,所述第一出声孔将所述导声前腔与车内空间连通,所述第二出声孔将所述导声前腔与车外空间连通。
在所述汽车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声单元与所述第一出声孔正对且间隔设置。
在所述汽车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门包括靠近车内空间的第一侧门和靠近车外空间的第二侧门,所述壳体包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侧门、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侧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发声单元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围设形成耦合后腔,所述耦合后腔与所述第一侧门和所述第二侧门均间隔设置。
在所述汽车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发声单元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导声前腔,所述第一出声孔和所述第二出声孔均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侧门与所述第二壳体抵接的部分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出声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侧门与所述第二壳体抵接的部分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出声孔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
在所述汽车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载声浪装置还包括具有网孔的第一防尘部和第二防尘部,所述第一防尘部固定于所述第一侧门并覆盖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防尘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并覆盖所述第二出声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未经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18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