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性存储介质特征识别数据库的构建及更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44733.4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85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徐喆;刘晓鸽;李鹏昇;汤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21 | 分类号: | G06F16/21;G06F16/23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吴荫芳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性 存储 介质 特征 识别 数据库 构建 更新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性存储介质特征识别数据库的构建及更新方法,包括磁性存储介质基础信息案例构建模块、待消磁磁性存储介质特征识别模块、特征数据比对模块、未匹配案例判别模块、未知案例提取模块、可优化案例更新模块。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构建磁性存储介质特征识别库,以便得到不同类型的磁性存储介质的介质特征信息,进一步制定差异化且高效的消磁方案;同时,为适应规格众多的磁性存储介质需要对数据库进行更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性存储介质特征识别数据库的构建及更新方法。
背景技术
磁性存储介质因其大容量、可重复记录等优点已成为计算机存储的主要部件[1]。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社会要求,磁性存储介质也朝着容量更大、读写速度更快的方向发展,使其已成为消费电子领域的主要信息存储媒介之一。然而,也正是由于磁性存储介质记录信息和传递信息的高效性、稳定性、便捷性,信息持有者也同时面临着信息、数据被非法窃取、复制、使用等安全问题[2]。目前,磁性存储介质信息的安全消除办法主要有覆写法、高温消磁法、机械粉碎法、化学溶蚀法以及磁场消磁法。其中磁场消磁法因其处理过后数据不易恢复、安全性能高等优点,近年来被军事、工业、金融等行业广泛研究并应用。
磁性存储介质记录数据是通过磁头将代表数据“0”和“1”的电信号转化为磁记录介质上方向相反的剩磁位的过程。磁性介质信息擦除的本质上是通过外加强磁场,将代表数据的剩磁位极性变为无序排列,使磁性介质转换为剩磁为零的磁中性状态或磁化方向相同的单向饱和状态的过程。根据磁性存储介质的介质特性,一般使用矫顽力(Oe)来衡量数据擦除的难度。
研究表明,消磁磁场强度是影响消磁效果的最主要因素[3]。当消磁磁场强度小于磁性存储介质的矫顽力时,由于介质的磁化处于可逆反转状态,所以介质上记录的信息不能被擦除;当磁场强度大于介质矫顽力时,介质磁化将发生不可逆反转,此时介质上记录的信息才能被擦除。为保证消磁效果,针对消磁磁场强度与磁性存储介质材料矫顽力间的倍数关系,不同文献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如:文献[4]指出外加磁场强度至少需要达到待消磁磁性介质矫顽力的2倍以上;文献[5]指出磁场强度至少为磁性介质矫顽磁性的5倍。另一方面,消磁磁场的方向对消磁效果也有显著影响[3]。文献[3]指出,对于纵向磁记录介质,水平磁场的消磁效果优于垂直磁场,增加信息擦除次数也可以提高消磁效果。除此以外,磁性存储介质的磁记录材料也是影响消磁效果的因素之一。文献[6]指出,磁记录材料主要分为氧化铁和金属两类,它们都具有较高的矫顽力。
针对磁性存储介质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磁性存储介质,所用的磁性材料、磁记录方式以及矫顽力都有一定差异。磁性存储介存储技术最初采用纵向磁记录方式,后为扩大存储容量,2005年以后垂直磁记录方式发展成熟并大量使用,2017年推出了叠瓦式记录技术,这种方式使得单盘容量能够达到2TB。由此可见,不同生产时间的磁性存储介质所采取的磁记录方式有所不同,进而其矫顽力大小有存在明显差异。
由上述研究可知,目前针对磁性存储介质消磁方案还未有统一的标准,并缺少详实确切的机理分析与数据支撑。通过磁性存储介质的标签信息,也无法直接获取磁性存储介质的磁记录材料、矫顽力等详细信息。但明确的是:不同品牌、规格、生产时间的磁性存储介质,其磁性介质特征有所不同,进而实现其彻底消磁的磁场强度、消磁方式也具有差异性。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品牌、规格、生产时间的磁性存储介质的磁记录材料、记录方式、矫顽力等介质特征信息。
综上可知,为了获得相对高效且快速的的磁性介质消磁方案,需要构建磁性存储介质特征识别库,以便得到不同类型的磁性存储介质的介质特征信息,进一步制定差异化且高效的消磁方案;同时,为适应规格众多的磁性存储介质需要对数据库进行更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磁性存储介质特征识别数据库的构建及更新方法,其中包括磁性存储介质基础信息案例构建模块、待消磁磁性存储介质特征识别模块、特征数据比对模块、未匹配案例判别模块、未知案例提取模块、可优化案例更新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47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