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艇快速自动收放及转运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45086.9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6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钟玉湘;刘宇;胡晓芳;李传坤;吴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B23/02 | 分类号: | B63B23/02;B63B23/32;B63B23/48;B63B23/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琳萍;胡建平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艇 快速 自动 转运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小艇快速自动收放及转运方法,采用布置在船舶尾部的小艇快速自动收放及转运装置,所述小艇快速自动收放及转运装置包括:
在船尾最外端设置的可开闭尾门装置;
在尾门装置和船尾端之间设置的可升降槽道装置,所述槽道装置的沟槽截面形状与小艇底部相配合设置;
在槽道装置的四角设置的用于对槽道装置进行导向的竖向导轨;
在露天甲板和舱内甲板双层区域布置的自动转运装置,所述自动转运装置至少包括设置有自动挂钩装置并用于拖曳所述小艇的拖车装置;或者设置有自动挂钩装置并用于升降小艇的吊机装置;所述自动挂钩装置用于在外力或自重力作用下与小艇挂钩结合或脱钩;
包括如下步骤:
将槽道装置降放到水下之后打开尾门装置;
小艇驶入槽道装置上方并停住;
沿竖向导轨缓慢提升槽道装置到与小艇底部接触并托住小艇;
在槽道装置托住小艇后,沿竖向导轨继续提升槽道装置,直至槽道装置底部与用于小艇存放的露天甲板或舱内甲板齐平;
用自动转运装置的自动挂钩装置,与小艇的吊钩座自动挂钩;之后用吊机装置将小艇从槽道装置上直接吊运至存放甲板上,或者通过拖车装置转运小艇到露天甲板或舱内甲板的其它存储处所;
若需连续回收多艘无人小艇,则需在完成一个回收操作后,将槽道装置、竖向导轨、自动转运装置复位到初始收存位置,再重复前述的回收操作;
所有小艇的连续回收操作后,关闭尾门装置,并将槽道装置、竖向导轨、自动转运装置复位至收存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艇快速自动收放及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装置为可打开或封闭船尾最外端与船尾端之间船坞区域的单扇门或双扇门,或者折叠移门或卷帘门,由液压油缸或电动马达打开或关闭所述尾门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艇快速自动收放及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槽道装置所在区域位于船尾最外端与船尾端之间船坞区域,尾门装置的液压油缸或电动马达设置在尾门装置的两侧船坞结构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艇快速自动收放及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槽道装置由露天甲板或舱内甲板区域设置的液压油缸或绞车操纵升降,槽道装置的液压油缸或绞车分置于拖车两侧,拖车由相对于槽道装置的液压油缸或绞车更远离船尾的另一绞车牵引拖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艇快速自动收放及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槽道装置与小艇底部接触的区域设置辊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艇快速自动收放及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槽道装置的沟槽截面形状为与小艇底部形状匹配的U形或V形或圆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艇快速自动收放及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槽道装置的四个角处设置的竖向导轨为液压伸缩导轨或固定导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艇快速自动收放及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舱内甲板区域和露天甲板区域均设置拖车、用于牵引拖车的绞车,以及用于吊运小艇的吊机装置;所述的槽道装置能够分别与舱内甲板区域和露天甲板区域的高度位置平齐对接,并经过拖车拖曳进入或经吊机装置吊入待存储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艇快速自动收放及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拖车装置转运小艇到槽道装置上,或直接用吊机吊放小艇至槽道装置上,并将托着小艇的槽道沿导轨下降,直至将小艇放入水中,槽道装置再继续下降一段距离,使之与小艇完全脱离,并打开尾门装置,让小艇方便驶出,随后可继续用同样操作连续投放其它无人小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未经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508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