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控阀及发动机温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0533.X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4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崔永;赵建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5/00 | 分类号: | F01M5/00;F01M1/02;F01M1/10;F01M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弋梅梅;刘芳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控 发动机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温控阀及发动机温控系统,用于安装在发动机温控系统中,包括壳体、阀体和节温器,壳体罩设在阀体上,阀体具有容纳腔,节温器位于容纳腔内;壳体上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节温器用于检测经第一接口通入容纳腔内的机油的温度,当经第一接口通入容纳腔内的机油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值时,节温器连通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以使机油经第一接口、容纳腔流至第二接口;当经第一接口通入容纳腔内的机油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节温器膨胀,连通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以使机油经第一接口、容纳腔流至第三接口。本发明提供的温控阀,能通过节温器控制油‑水热交换的通断,节能降耗,集成化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发动机生产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温控阀及发动机温控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发动机、航空发动机等的热管理与零部件的集成化、通用化设计成为发展趋势。
现有技术中,为了更好的调节发动机内部的机油温度,需要在对应不同机油温度下对发动机的内部油路进行调节,例如布置机油温控阀等,以使机油在油温过高时开启循环冷却通道,达到保护发动机部件不受破坏、避免发动机高温运行磨损过快,部件老化、开裂等问题。
然而,现有的发动机温控阀集成化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温控阀及发动机温控系统,该温控阀能通过节温器控制油-水热交换的通断,节能降耗,集成化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温控阀,用于安装在发动机温控系统中,包括壳体、阀体和节温器,壳体罩设在阀体上,阀体具有容纳腔,节温器位于容纳腔内;壳体上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用于与机油泵连通,第二接口用于与机油滤清器连通,第三接口用于与机油冷却器连通;节温器用于检测经第一接口通入容纳腔内的机油的温度,当经第一接口通入容纳腔内的机油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值时,节温器连通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以使机油经第一接口、容纳腔流至第二接口;当经第一接口通入容纳腔内的机油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节温器膨胀,连通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以使机油经第一接口、容纳腔流至第三接口。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阀体上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接口相对且连通,第二通孔与第二接口相对且连通,第三通孔与第三接口相对且连通;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位于阀体的同一侧,第三通孔与第一通孔相对。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节温器包括检测组件、第一阀芯和固定件,固定件与容纳腔的内壁固接,检测组件与固定件滑动连接,第一阀芯与检测组件连接,第一阀芯与容纳腔的内侧壁抵接,以将容纳腔分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均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均与第二容纳腔连通;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机油的温度,并在机油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膨胀,以使第一阀芯相对于固定件滑动,以封堵部分第一通孔,以使机油经第一接口、第一容纳腔流至第三接口。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三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一阀芯的宽度,以使第三通孔与第二容纳腔连通。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检测组件包括位于第一容纳腔内的检测件和推杆,推杆包覆在检测件内,第一阀芯和固定件套接在检测件上,检测件用于检测机油的温度,并在机油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膨胀,以通过推杆向第一阀芯施加推力,以使第一阀芯相对于固定件滑动。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节温器还包括第二阀芯、固定套和第一弹性件,第二阀芯和第一弹性件位于固定套内,第一弹性件抵接在固定套的底部与第二阀芯之间,固定套的开口端与第一阀芯固接,且固定套和固定件分别位于第一阀芯相对的两侧;第一阀芯套接在检测组件上,第一阀芯上具有连通孔,第二阀芯用于封堵连通孔,当第二接口封闭,且容纳腔内机油的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第二阀芯压缩第一弹性件,第二阀芯朝向固定套的底部移动,以解除封堵连通孔,并连通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05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阿苯达唑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可折弯装置